
南京去年宣布“6月30日之前淘汰所有黄标车”的承诺,显然已经落空。昨天下午1时30分,记者在南京唯一的黄标车淘汰补贴发放点—龙西路金飞龙二手车交易市场看到,一些车主正在等待领取补贴。工作人员介绍,淘汰工作已延期至7月底。南京的延期,正是全省黄标车淘汰进展不尽如人意的一个缩影。
淘汰黄标车是当务之急
在等候大厅,记者碰到了邓先生,他主动来淘汰的车是购置于2003年的昌河面包车。“今年6月南京提高了补贴标准,能拿到7000多元。”这位不愿透露全名的先生告诉记者,补贴标准提高前,这样的车只能补3000多块钱,还不如卖废铁。所以,此前他是不愿淘汰的。
所谓“黄标车”,是指尾气排放污染量大、浓度高、排放稳定性差的车辆,即贴有黄色环保标志的车辆。具体来说,主要是国I(不含)水平以下的汽油车、国III(不含)水平以下的柴油车。
机动车排气污染作为大气污染的来源之一,是造成灰霾、光化学烟雾污染的重要原因。18日在南京召开的长三角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协作小组办公室会议上,记者获悉,机动车已成为近年来长三角地区增速最快的排放源。2005年至今,江苏汽车年均增速达23%,从排放角度看,江苏机动车位居长三角第一位,居全国第五。“现阶段,鼓励淘汰黄标车就成为当务之急,因为黄标车制造的污染远高于一般机动车。”省环保厅副厅长秦亚东说,测算数据显示,一辆汽油“黄标车”的排放量分别相当于5辆国Ⅰ车、7辆国Ⅱ车、14辆国Ⅲ车、28辆国Ⅳ车。
推进淘汰缺乏强制措施
近年来,我省一直在力推黄标车淘汰工作,但各地进展普遍不佳。“我们今年的淘汰任务是4.2万辆,但到目前为止,通过窗口申请淘汰补贴的仅3000辆。”昨天,苏州市环保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