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智慧阿思达克通讯社8月8日讯,三星将18650电池价格下调至1美元/只,将挑起国内外电芯企业价格之战,为迎战三星 “以华制华”战略,国内电芯企业将下压电池材料采购价格,国内正极、负极、电解液及隔膜等锂电池材料生产企业将成“无辜百姓”。
三星挑战火,欲“以华制华”
三星18650的价格已下调至1美元/只,这个价格甚至比中国中低端电芯厂的价格还要低。
“这种直线式的价格下降我都感到意外”,真锂研究分析师墨柯并表示,现在国内18650锂电池生产企业毛利都很低了,日子也很难过,一方面原料及人工成本等在上涨,但电池材料售价却在持续快速下降。
中国电池网董事长于清教曾表示,今年上半年锂电池电芯均价下降十分明显,特别是中高低端市场的电芯下降幅度更大。
一位业内人士表示:“三星这是拿中国的资源来占领中国的市场。”
墨柯基本同意上述观点,其表示,三星实施以华制华的策略,目的是想挤占中、日竞争对手(电芯生产企业)市场,实现一家独大。他并表示:“我没这么悲观,国内的优势也在于降低成本,三星的做法(降价)已经引起了中国企业的警惕。”
目前国内涉18650锂电池生产的企业有比亚迪(002594.SH)、德赛电池(000049.SZ)、欣旺达(300207.SZ)等。
高工锂电产业研究所(GBII)认为,三星这次价格的下调,势必逼死一批18650电芯企业。预计明年至少有40%的18650电芯厂会倒闭。
国内电池材料生产企业将成“无辜百姓”
据亚洲金属网数据统计,自年初以来,金川(规格:73.5%min)四氧化三钴价格上涨11.0%至171元/公斤,而电池材料总体价格趋于平稳,其中镍钴锰酸锂三元材料价格较年初下降7.5%至136.0元/公斤。
“电池企业要生存,就只能向材料企业压价,但材料企业相对于原料供应商却没有优势地位,因为材料企业数量众多话语权分散,而钴等原料供应商就那么几家。”墨柯表示。
另外,目前国内锂电池材料生产企业近300家,行业呈现过剩现象,市场竞争激烈。
正极材料将近200家,其中涉正极材料生产公司有杉杉股份(600884.SH)、当升科技(300073.SZ)、佛山照明(000541.SZ)、金瑞科技(600390.SH)、湘潭电化(002125.SZ)等;负极材料将近50家,其中涉负极材料生产公司有中国宝安(000009.SZ)(控股贝特瑞)和杉杉股份、众和股份(002070.SZ)等;电解液50家,其中涉电解液生产公司有江苏国泰(002091.SZ)、新宙邦(300037.SZ)、巨化股份(600160.SH)、九九久(002411.SZ)、多氟多(002407.SZ)等;电池隔膜将近40家,其中涉隔膜生产公司有佛塑科技(000973.SZ)、*ST中达(600074.SH)、南洋科技(002389.SZ)、沧州明珠(002108.SZ)、大东南(002263.SZ)、中材科技(002080.SZ)等。
“三星依靠大规模的采购,拼命向中国材料企业压价,取得了一定的成本优势。”墨柯表示。
墨柯表示,三星和LG已将很多日本电芯企业整垮了,自2004年至今,东芝、NEC东金、日立万胜等锂电池大佬纷纷退出消费类锂电池产品市场,索尼也在考虑退出,只有松下还在苦撑,现在其正在学习三星的大规模采购策略。
降价的可能是2.2AH的18650电池
于清教表示,三星下调的可能是18650的小容量,3000mAH大容量电池不可能下调至1美元/只,“中国电池网目前也正在销售三星SDI 2.6AH-3.0AH的18650电池,其中2.6AH的卖价在11元左右”。
据阿里巴巴公布的售价统计,进口三星的3.7V、2600mAH18650电池,根据订单量不同售价为14-16元/只,三洋的同类型电池售价在24-28元/只;对于同等容量的标准电压为7.4V的18650电池售价要高出3.7V的2-3倍左右。
墨柯表示,三星去年2.2Ah的18650电池售价1.4-1.5美元左右。
是否会引起反倾销,需拭目以待
三星18650电池的价格下调近30%,很多国产电芯厂感觉 “压力越来越大”。
“三星这样做有可能引起反倾销,会不会违背反垄断法,目前尚不清楚。” 一位锂电行业分析师表示。
墨柯表示,三星部分量大的电池产品存在降价倾销的嫌疑,但此举是否会引起国内企业联合上书政府,要求对三星以倾销立案,目前尚不清楚。
锂电池产业链企业推广,锂电网(li-b.cn)欢迎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