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11年到2013年,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国内六氟磷酸锂产业快速崛起。2012年到2013年上半年为止,仅一年多的时间里,就有十几家生产企业相继开始爆发性扩充产能。
据高工锂电产业研究所(GBII)调研数据显示,我国六氟磷酸锂市场规模年增超100%,主要是因为我国六氟磷酸锂的国产化进程加快。
2011年以多氟多(002407.SZ)、九九久(002411.SZ)为代表的中国企业开启了六氟磷酸锂国产化大门。2012年国产化率25%,随着多氟多以及九九久等中国企业陆续开始放量,2013年国产化率将高达42%,预计到2015年国产化率将超过76%。
虽然,便携式电子产品、电动汽车和电动自行车等市场终端对六氟磷酸锂的隐性需求明显,六氟磷酸锂市场蕴含着巨大商机。但是,产能持续扩张带来的过剩风险也开始初步显现。
“现在进入六氟磷酸锂领域的企业已经有些多了,过不了几年,这个行业的洗牌将不可避免。”
广州天赐高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周顺武告诉高工锂电记者,当下盲目扩张的状况是不可能持续的。
国产化进程加快
六氟磷酸锂作为电解液的核心材料,其专利和技术一直以来都是由国外少数企业把持。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作为电解液中利润核心的六氟磷酸锂材料,基本依赖于从日韩等国进口。
“森田化学算是最早进入中国做六氟磷酸锂材料的企业。”森田化工(张家港)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堀尾博英介绍,早在2004年以前,中国还没有一家可以生产六氟磷酸锂的企业。
2 0 0 4年,森田化学在中国张家港市成立森田化工(张家港)有限公司,正式进入中国锂电池材料市场。
“ 在中国的六氟磷酸锂市场刚刚开始起步的时候,行业的利润真的可以用暴利来形容。”据堀尾博英介绍,在2004年,最便宜的六氟磷酸锂一公斤可以卖出450元,品质好的超过1000元。那时中国市场主要是日本森田化学、关东电化、Stella chemifa 等几家公司,特点是量小价高。
然而,通过数年的研发和积累,以及从韩国、德国等国家引进专利,国内厂商的六氟磷酸锂产品从2011年开始大规模投放市场。
据多氟多公告显示, 公司年产1000吨六氟磷酸锂及配套氟化锂生产线已于2012年6月投产,当前六氟磷酸锂年产能约为1200吨,预计2013年六氟磷酸锂年产能有望达到2200吨。
九九久年产400吨六氟磷酸锂项目也于2012年初达产,新建1600吨六氟磷酸锂生产装置预计于2013年底完工。
除上述两家上市公司外,今明年爆发性扩能的还有天津金牛2000吨的六氟磷酸锂生产线、天赐高新1700吨六氟磷酸锂生产线、四川省黄铭锂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规划的2015年前建成3000吨的六氟磷酸锂生产基地等。
“2006年以前,六氟磷酸锂价格每吨超过百万元,说是论吨卖,不如可以说是论斤卖。”周顺武表示,天赐做六氟磷酸锂,正是受其高利润之诱。
六氟磷酸锂是目前锂离子电解液中应用最广的电解质锂盐,在有机溶剂中的溶解度、电导率、安全性和环保性方面相对其它电解质具有明显优势。而由于技术壁垒,电解质锂盐占电解液总成本将近一半,是目前锂电池生产中利润空间最高的生产环节。
六氟磷酸锂国产化拥有良好的基础。我国锂、磷、萤石等原材料资源丰富,人力成本也较日本低廉,尽管与日韩产品在成本上、品质上还有所差异,但出于性价比的考虑,国内越来越多的下游电解液厂商开始认可国产六氟磷酸锂。
以多氟多为例,2 0 1 2年的上半年,研发了六年试生产的200吨多氟磷酸锂为多氟多开拓出利润增长亮点,带来了65.8%的高毛利。
产能过剩风险加剧
随着国内企业六氟磷酸锂领域的陆续放产,日本森田化学、韩国厚成等外企也加快了在中国扩产竞争的步伐。
高工锂电产业研究所(GBII)调研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六氟磷酸锂将迎来再次的发展高峰,销售量达到3166吨,同比增长126%。预计到2015年中国六氟磷酸锂的销售量市场份额将超过75%以上,达到8400吨。
随着国内产能的释放,六氟磷酸锂的利润空间在2012年下半年开始出现下滑趋势。特别是日韩企业产能的快速扩张以及中国多氟多、九九久批量生产以来,打破了六氟磷酸锂价格一直维持在33万元/吨左右的局面。2012年年底的价格已经回落到18. 57万元/吨,高工锂电产业研究所(GBII)预计到2015年价格将回落到10万元/吨。
多氟多发布2013年半年度业绩快报,业绩下滑明显。公告称,报告期内实现营业利润1445.78万元, 较上年同期下降6 9 . 4 2 % ; 利润总额442.25万元,较上年同期下降91.45%。
多氟多称, 业绩下滑原因主要系下游行业需求不振,主要产品销量虽有所增加,但售价降低,综合毛利率由上年的21.69%下降为今年的17.27%。
“天津金牛的锂盐前两年一直走得很俏,而今年大不如前。以前都是客户主动找到我们采购,今年以来,状况差了很多。”天津金牛的产品经理坦言,一方面价格下跌很快,另一方面,价格战的硝烟隐隐开始弥漫。
“森田化工已经做好了迎接新一轮价格战的准备,5000吨的新产线正在建设过程中,预计2013年年底就可以完成。”堀尾博英表示,森田化工实现大批量规模化生产后,并不担心接下来的价格战风潮,但也不会主动降价。
当下,全球六氟磷酸锂市场占有率前三名均由日本企业占据,他们为了在动力锂离子电池中占据优势,纷纷扩张产能。传统六氟磷酸锂巨头新增产能主要面向动力应用,如果这一市场需求没有起色,那么必定会转移到传统消费类应用,全球六氟磷酸锂供给将远远大于需求,未来的竞争将非常激烈。
根据高工锂电产业研究所(GBII)不完全统计,我国已建及规划的六氟磷酸锂产能达到12680吨,其中黄铭锂能、多氟多、九九久扩张产能都在2000吨之上。
2012年中国电解液销售量达到26700吨,同比增长21%,2013年上半年中国电解液实现销量17250吨,相比于2012年上半年的销量14024吨增长23%;预计到2015年中国电解液出货量将达到43500吨。
六氟磷酸锂使用量标准配方是1摩尔/升。按质量比大致是1:7.8,即1吨六氟磷酸锂做溶质可配出8吨电解液。 2012年中国电解液销售量达到26700吨,按此配比实际需求六氟磷酸锂3423吨。相比于规划产能12680吨,产能过剩率超过370%。
值得注意的是,在六氟磷酸锂产能出现过剩苗头的同时,电解液行业的竞争也开始变得更加激烈。2013年上半年电解液销售产值只有8.11亿,与2012年相比,萎缩了11.22%。目前来看,传统电解液厂家和新进电解液厂家的盈利能力并不乐观。
不明朗的电动汽车市场
“一旦电动汽车发展起来,目前国内市场上的六氟磷酸锂产量还远远吃不饱。我们规划的5000吨六氟磷酸锂生产线,瞄准的是未来成长空间巨大的电动汽车市场。”堀尾博英认为,未来几年六氟磷酸锂市场的关键在电动汽车领域。
据了解,与每块手机或笔记本锂离子电池中只有数十克至数百克的六氟磷酸锂电解液用量不同的是,电动汽车中的锂电池电解液用量往往是以数十公斤为数量级计算,因此,动力电池市场带来的潜在投资价值,是国内众多企业加入到六氟磷酸锂产业的主要原因。
然而,近几年来,电动汽车产业实际发展速度却远远落后于预期。
中央政府对2015年新能源汽车的目标定在50万辆,部委和地方政府陆续出台相关政策以配合,进行招商引资,发展动力锂电池项目。但是,现阶段新能源汽车大部分都在公共领域推广,下游需求不足。
事实上,新能源汽车在私人领域缺失相当严重。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底,试点补贴开始后,中国推广示范电动汽车数量共为27432辆。其中进入公共领域的车辆为23032辆,占总销售量的比例达到83.96%,私人购车数量为4400辆,占比只有16.04%。
2 0 1 3年第一季度,中国共销售新能源汽车3175辆,其中纯电动汽车2874辆,同比增长57%。纯电动汽车与去年同期相比实现了较快增长。在插电式混合动力产销方面,第一季共销售了301辆。政府的大力推广以及增长的基数低是新能源汽车销量一直保持高速增长的原因,但是,距离50万辆的目标仍然很遥远。
电动汽车市场迟迟不能爆发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动力电池的产能过剩,以及上游电池材料的产能过剩。
据高工锂电产业研究所(GBII)调研数据数据显示:2013年上半年比亚迪、比克、力神等电芯厂毛利率均在10%左右,电芯厂盈利情况并未得到改善。未来随着电芯价格的下行,行业毛利率仍然承压。
动力电池的毛利率比数码电池稍高,但是其出货量小,考虑销售费用、设备折旧因素,大部分仍处于亏损状态。动力锂电池的投资额度大,目标定位高, 规划厂房占地广,但是,现在已经建成的生产线比较少。
很多企业的厂房建设慢,设备不多,运转的设备占比例更加少。根据高工锂电池产业研究所(GBII)的调查统计,动力锂电池整体的产能利用率大约只有30%。
此外, 截至目前, 发动机和电池技术尚无真正意义上的突破,电池成本居高不下。电动汽车的安全性和充电便捷性也没有能够得到很好的解决,电动汽车市场何时才能真正爆发依然是猜测争论中。
“六氟磷酸锂动则上亿的前期投资,和技术上存在的高门槛,即使未来几年毛利率变动不大,没有相关的技术及雄厚的资金后盾也很难‘玩'到最后。” 周顺武认为, 这是个很“烧钱”的领域,特别是在目前动力电池市场的前景还不明朗的时候。
锂电池产业链企业推广,锂电网(li-b.cn)欢迎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