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鲁冠球 万向集团董事局主席
飞船上天,蛟龙下海,航母首航,高速公路贯穿城乡……这些年,我国各地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互联网已成为时代的主流,一眨眼便是翻天覆地。面对如此高速发展的社会,无论过去你是多么的成功,你都必须面对现在互联网的挑战。从张瑞敏带着海尔高调转型,一些传统企业巨头,如杨元庆之于联想、鲁冠球之于万向等,也正在纷纷表态,大势已定,互联网已经从一种工具变成了一种思维。而传统或者创新,与从事的行业无关,与思维有关。
互联网的冲击太大,我们还是太慢了
去年7月1日到现在,国内国外、党内党外,形势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年初的时候,我看到一份信息《央视的广告“老大”地位何以不保》,是说百度年收入2013年首次超过中央电视台。说明什么?说明了互联网的威力。还有一份相关信息是《汽车业正在步手机业的后尘》,大家知道,手机业的竞争非常残酷,多少企业和品牌红极一时,现在无影无踪了。还有很多东西,像磁带、胶卷、电报等等,几乎都不见了。好像不久前还在抱怨公交车拥挤,转眼就汽车遍地、高铁遍布了。说明什么?说明这个时代实在是进步太快了,一步赶不上,可能步步赶不上。
万向有45年的发展历史,传统产业的思维和特点几乎根深蒂固,尽管近15年来,伟鼎总裁一直在给大家讲互联智能的社会与经济,大家也在努力通过互联网应用,把传统业务做得更好,但是,面对互联网带来的冲击与机遇,我们的步子还是太慢了。
互联网已经从一种工具变成一种思维,一种文化
就拿我自己来说,过去总觉得互联网仅仅是一种工具,企业里有人用就可以了,没必要每个人都懂都用,总觉得鼠标里点不出万向节的。现在不同了,孙子、外孙回来都跟我讲互联网,互联网已经从一种工具变成一种思维,一种文化,一种工作和生活的状态,打印产品也已经近在眼前了。怎么办?只有下功夫学,善学者能,多能者成。
也是今年5月,肖风在“2014年全球移动互联网金融大会”上有个演讲,我认真学了,他说互联网是未来的一切和一切的未来,讲得非常深刻,非常好。说实话,学习和应用互联网我们有人才,也有平台,关键是大家要有紧迫的心态。很多事情心态改变以后,接受和学习起来就会变得愉快了。无论过去你的做法多么的成功,你必须面对现在的挑战,该颠覆的彻底颠覆,该改善的才能更好地改善。心态决定学习的效果,学习决定未来的成败。
向书本学,向他人学,向市场学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最宝贵的是时间。今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兰考调研时,要求党员干部要下决心减少应酬,保持健康的生活和工作方式,多学习充电,自觉远离那些庸俗的东西。相关的报道,我已经转给各位负责人学习了。虽然我们不是总书记说的干部,但我们是党员,是企业发展的带头人,只有“下决心减少应酬”,才有时间“多学习充电”。
1999年的时候,我在《经济日报》上发过一篇文章,题目叫《用好业余时间》,讲我自己几十年把全部业余时间用于学习和工作所获得的提高。也讲了几十年培养人,很快派上用场的,都是那些把业余时间全部用于学习和工作的人。任何积累都必须花时间,下功夫,时间是最公平公正的,一天24小时人人如此,用法各有不同,有人用来积累知识,也有人用来积累罪恶,人与人之间的差异就加大了。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辍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
学习这件事,重要的不在于你有没有时间,也不在于有没有人教你,在于你自己有没有觉悟和恒心。人到了一定的年龄,身体难以成长了,但精神却可以继续成长,学习就是人的精神成长过程,它可以不断打破你目光上的界限,突破你思维上的局限,使你进入更高的层次和境界,所谓活到老学到老,提高到老。好学出勤奋,勤奋出天才。回想我们过去的所有和所有的过去,都是靠学习得来的,向书本学,向他人学,向市场学,学习是成功的必经之路;展望未来的一切和一切的未来,都将取决于我们的好学精神和学习能力。学而不厌,持续不断,吃得起苦,受得起累,生命一分钟学习六十秒,以加倍的学习,才能加快成长,加速成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