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业绩增速放缓,主要营收地区又再度面临激烈竞争,苹果的风光是否能够再现?(更多独家财经新闻,请加微信号cbn-yicai)
市场份额恐下滑
惠誉在其报告中指出,预计三星和苹果在全球智能手机市场的出货量份额2015年将分别下降至25%和14%,低于2013年的31%和15%。
惠誉表示,三星和苹果的市场份额下降主要是由于新兴市场的激烈竞争,这些市场的本土厂商将凭借价格较低的产品继续赢得市场份额。在这些市场,成本比全球品牌实力和领先的技术更重要,而竞争对手推出的价格100至300美元的产品也能提供三星和苹果价格较高的手机的大部分功能。
惠誉估计,三星和苹果的智能手机出货量之和2014年将为4.5亿至4.6亿部,低于2013年的4.67亿部,而全球智能手机市场的规模则将同比增长约20%,至12亿部。
惠誉同时估计,智能手机将占全球手机市场出货量的2/3,而增长将主要来自新兴市场。印度和中国将占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增长的超过60%。本土厂商,例如中国的小米、联想和华为,以及印度的Micromax将成为苹果和三星的重要竞争对手。
其实,苹果近期发布的2014财年第三财季报告就已显示其业绩增长困境。
报告显示,苹果公司第三财季营业收入为374.32亿美元,比去年同期的353.23亿美元增长6%,但仍逊于分析师预期的379.8亿美元;净利润为77.48亿美元,比去年同期的69.00亿美元增长12%。
而从地区分析,作为苹果主要的销售市场,其美洲部门以及欧洲部门营业收入增速已经降至1%、6%,而这较低增速也意味着其市场份额日趋饱和。
与此同时,作为目前苹果第三大的大中华区营业收入则达到59.35亿美元,增速也达到28%,可以算是苹果业绩表现最为出色的地区。
虽然大中华区营业收入大幅增长,但是这种高增速是否能够延续?正如惠誉所说,苹果在新兴市场,如中国,面临着激烈竞争,而后者的廉价且性能优异的智能手机正在蚕食苹果的市场份额。
数据显示,第二季度小米公司成为中国大陆最大的智能手机厂商,Micromax Informatics则称霸印度手机市场,市场份额达到16.6%,超过三星的14.4%,更别谈甚至落后于三星的苹果。而目前小米已经开始积极进军印度市场,此种情况下,苹果想要维持其在印度市场的份额甚为困难。
市场研究公司Canalys分析师表示,小米实惠的红米系列(包括红米、红米1S和红米Note)很受欢迎,这帮助提升了小米二季度的市场份额,优秀产品的大胆定价是小米取得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旗舰产品小米系列和红米系列产品在价格上很有竞争力,而且产品配备一流的芯片、显示屏和摄像头。
创新乏力更似转型
乔布斯之后的“后苹果时代”其实已经很难再现之前“一机独大”的局面。
近三年以来,苹果的营业收入以及净利润增速不断放缓。
数据显示,相较于2011年,2012年苹果营业收入同比增速为44.58%,净利润同比增速为60.99%。然而,2013年其营业收入同比增速就放缓至9.20%,净利润更是下滑11.25%。
其实对于苹果而言,业绩仅是其次,其之前特有的创新能力的消失匿迹才是最为需要关注的因素。
乔布斯时代的苹果,每每新品发布会都会惹得市场兴奋,不断推出的新品以及创新功能让市场经验其创新能力。
然而随着时间推移,在与三星的竞争中,“三星越来越宽,苹果越来越长”却开始成为消费者的笑话。
2012年9月21日,苹果股价一度涨至705.07美元,市值甚至超过6600亿美元。然而,其后由于后续产品创新乏力以及对于手中现金的不作为导致股价狂泻,市值一度蒸发近3000亿美元。
尽管如此,对冲基金交易员司徒捷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从估值角度考虑,目前苹果的估值非常便宜。而成长角度来看,这么大的公司仍然有两位数的成长,在资本市场是极其少见的。现在刺激苹果股价继续上升的就是看它今后的新产品。但是,苹果的竞争对手一直处于追赶苹果的状态,从来没有超越。假设静态的市场情况下,一旦苹果的新产品再度体现其创新能力,苹果会重新超越对手。
其实,现在再不能以创新型、成长型企业定位苹果,此时的苹果更类似于一家产品生产、销售型的实业型企业。对待如此类型企业,高速发展并不现实,重要的只是维持稳定的业绩。增长
温莎资本合伙人简毅也认为苹果依旧值得投资,他表示现在市场已经把苹果从成长股划入到价值股的行列,对资金年需求回报预期不是非常高的投资者,还是建议长期持有。
据外媒报道,苹果将在9月9日举办新品发布会,推出新款iPhone。同时一直属于市场热点之一的可穿戴设备iWatch是否能够亮相也让市场充满期待。如此情况下,苹果股价或将再度走强。
Wind资讯统计数据显示,经复权后,苹果股价已从4月72.28美元/股的近期低点升至目前的95.97美元/股,涨幅达32.7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