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月份财政部、科技部、工信部、发改委四部委联合出台了《关于继续开展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工作的通知》,这意味着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补贴政策正式出台。在日趋被看好的新能源车型市场上,混合动力、纯电动车型正在逐步走进我们的生活,新的政策到底为我们带来什么?国内各车企会有什么新的举措?本期我们将为您深度分析新能源补贴给我们带来影响。
●新一轮新能源补贴变化分析
按照行驶里程进行补贴
新的补贴政策是以在电力驱动下行驶的里程为指标,新规定指出,乘用车以纯电行驶里程(R)为标准,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含增程式)R≥50每车补贴3.5万元,纯电动乘用车80≤R<150每车3.5万、150≤R<250每车5万、R≥250每车6万元。新的补贴公告附表中,特别提到了燃料电池乘用车(补贴20万)和燃料电池商用车(补贴50万)的补助标准。
而值得注意的是,在2014年和2015年纯电动乘用车、插电式混合动力(含增程式)乘用车、纯电动专用车、燃料电池汽车补助标准会在2013年标准基础上分别下降10%和20%。也就是说,补贴金额明年起将会有所下调。纯电动公交车、插电式混合动力(含增程式)公交车标准维持不变。
点评:新能源补贴政策对个人购车层面来说,实际上与之前政策的补助力度相比下滑。而国家放弃以电池容量改为行驶里程为标准可以看出,政府有意在推动电池行业和车企进行技术革新,希望他们从电容量和整车质量上进行改进。
打破地方保护
在新能源汽车的推广过程中,或多或少遇到了地方保护的问题,像上海、广州等地都有各自的地方保护,其中当地政府补贴政策的制定直接将外地新能源车型排除在外。比如比亚迪E6很难进入上海,而荣威E50进不了北京等。而新的政策明确指出,在推广应用的车辆中,外地品牌数量不得低于30%,不得设置或变相设置障碍限制采购外地品牌车辆。这使各地政府不得不在制定当地政策的时候考虑到外地品牌销售数量不低于30%的限制。
点评:政府如何监管外地品牌数量不低于30%的限制,才是政策的精髓之处。但是目前各部门并没有具体细则出台。由此可以推断,新政策是否能够顺利执行,这30%的限制是其最重要的评判标准之一。
配套设施由补助转为奖励
新规定一改原来对基础设施建设给予补助的形式,将补助改为财政奖励。从中央政府的初衷来看,是想积极的推广各地对基础设施的建设,但是对于某些经济基础并不强的地区来说,就会变成没钱建设,便不再建设情况。目前财政奖励的额度、获奖的城市个数并没有公布,如果奖励不足以弥补建设的投入,那么各地政府是否会视为无物,从此打击地方政府的积极性。
点评:虽然我本不太认同这个奖励政策,但是这一政策可以有效的进行优胜劣汰,能够集中优势资源发展少数城市,从而达到示范的效果。
锂电池产业链企业推广,锂电网(li-b.cn)欢迎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