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冯军失态了。如果不是近日的“偶遇”,我也许已经忘了冯军其人,正如大众之于爱国者一般。
话说,近日参加了一个创业者活动,冯军作为嘉宾被安排在嘉宾分享环节,可见主办方希望这位成名已久的数码界老前辈能给新一代创业者们一些思考和建议。冯军自己也十分“珍惜”这次机会,一上台就让大家扫二维码,加入他的“微自媒体商圈”。正当我还在纳闷这么个“爱国者-诚信商圈”的二维码到底是个什么东西的时候,冯军已经开始满嘴跑起了火车:
“这是带给大家一个中国人的原子弹。包括你本人的命运,包括你这个地区的命运,彻底的转变”。
“如果连自己的故乡都不感恩还会爱谁呢?免费的打广告,如果注册完了之后,你回到家里面的时候,让你单位所有的员工都扫你的二微码,让你的员工注册你的品牌加他的名字,让你的员工都会互相加。然后女士们回家让你的老公扫,每天都可以送两块钱,这样你的老公,每天送你老公两块钱,你不动作,放别的美女做了后果自负。各位男同胞,一定让你的太太扫你的二微码”。
“最后结束一下,作为普通的老百姓,三大战役,马上注册,马上抢地盘,马上促销就可以了”。
……
本满怀期待的大佬演讲没有出现,我仿佛看到了一个中年的小贩站在自己门口用极富夸张的表达方式吆喝着自己的冰糖葫芦,以上类似的话术就是整个演讲的基调和中心。听到5分钟的时候我开始困惑,听到10分钟的时候我开始凌乱了,听到15分钟的时候我觉得自己的世界观开始崩塌了。期间,主办方试图通过礼仪提醒、递纸条等方式委婉停止演讲未果,而整个过程持续了整整40分钟。
这“神奇”的微自媒体商圈到底是什么?
冯军用“原子弹”这样夸张的形容词来试图向我们传达这个微自媒体的“神奇”,出于本能对于“类传销”宣传手法的厌恶,以及那充满40分钟的不找边际的“硬广告”,我不知道现场是否有其他人和我一样萌生一种“冯军真乃神人也”的心理反应。时隔几十个小时之后,我才从不适中恢复过来,决定去冯军的世界一探究竟。
翻开冯军的微博,从几个月以来只有三个主题:微自媒体,微自媒体和晨练(我的算术也凌乱了)。
点开链接,这样的导航页面,我只在很多年以前的大学课堂上某个Dreamweaver学得极其蹩脚的同学作业中见到过,我至今仍很难相信,这是一个知名企业做出来的东西。或许我的审美还没有跟上时代发展的节奏,后现代的脚步还有待追寻。
跳过导航页,扫码进入之后,我就看到了这样的一个注册页面。
紧接着,经过了号码验证,我终于拥有了我自己的微自媒体账号。这个“原子弹”的功能只有四个:积分兑换、资源对接、微自媒体、积分充值。
是的,没有了。
经过了数个月的微博轰炸之后,冯军的微自媒体拥有粉丝1万人。
除了产品本身传销气息浓重之外,资源对接板块里面,充斥着各种广告和所谓的“资源对接”。而这是一个微信公众账号只需要在自定义TAP中添加一个微社区就能完成的工作。
看完这一切之后,我陷入了深深的沉思,我知道冯军也许已经超离了我的理解范围。
“爱国主义者”,冯军其人
1993年,加入创业大军的冯军,显得十分另类—这个清华大学毕业生,选择骑着三轮车在中关村卖键盘。他给新创的公司起了一个很“霸气”的名字—华旗,寓意“把中华的旗帜插遍全世界”。
中关村流传着一个段子:当时24岁的冯军一手抱着键盘、一手抱着机箱向柜台边凑,满脸堆笑地说,“这是今年的新款,只挣你5块钱。”“冯五块”的绰号,也是在那个时候被叫起来的。物价飞涨,当年的五块也许正好价值如今的五毛。
没人能想到,“冯五块”曾经创造了“中关村奇迹”—从1993年开始的十年里,华旗每年业绩以60%的速度增长。1997年,冯军创立了“爱国者”品牌,公司涉足的领域也从最开始的机箱、键盘到移动存储产品、显示设备、数码相机、手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