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前,财政部等四部委公布《关于继续开展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工作的通知》,其中提到,新能源车示范城市“推广应用的车辆中外地品牌数量不得低于30%。不得设置或变相设置障碍限制采购外地品牌车辆。
据分析,相比上一轮标准,此次新标准在手动挡车型上油耗要求降低6%,非手动挡车型油耗要求降低11%。自动挡加严11%的标准将大幅减少补贴车型数量,尤其是对合资品牌的冲击很大。
此外,新政策以不磨合方式进行车辆燃料消耗量核查试验所采用的渐变系数调整为0.95,原来是0.92。此次的调整是针对生产一致性的检查和强约束,不达标则罚款甚至退还补贴。由于渐变系数的收严,企业申报车型公告也将更慎重。
分析人士指出,新能源汽车新一轮补贴政策的发布,将推动新能源汽车市场放量。不过,目前新能源汽车的市场需求主要集中在公共服务和公交客车领域,私人市场能否打开成为关键。如果需求跟不上,产能将存在过剩的风险。
业内人士指出,政策扶持是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助推力,不过,新政仍有待落实,效果如何尚待观察。特别是新政能否真正打破地方保护主义,支持基础设施建设细则何时出台,如何拉动私人消费市场,诸多问题尚需观察。
不过,从总体上看,新政补上了旧版补贴政策的一些漏洞,对于推进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有一定的积极作用。然而,从前几年实施的效果不难看出,新能源汽车的关键问题并不在于补贴,而在于电池技术的创新、配套设施建设和消费者的接受程度。
对此,全国乘用车联席会主席饶达认为,无论补贴力度如何,车企对于新能源车的研发都不能有所松懈。目前推动车企进行新能源车研发和推广的动力是,2015年百公里5升的油耗标准。从目前的情况看,如果不研发和销售新能源汽车,根本没有企业能够达到这个标准。而如果油耗新规真正实施,车企达不到这个标准的话将受到重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