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锂电网(li-b.cn),锂电产业链服务全平台!
2025年04月27日   星期天    |  广告单价 |  锂电资讯
首页 > 资讯 > 分析 > 锂电池行业三角债危机凸显 产能过剩是根源

锂电池行业三角债危机凸显 产能过剩是根源

来源: | 作者:admin | 分类:分析 | 时间:2016-09-24 | 浏览:4700
文章顶部
摘要:违约成本低,维权成本高必然会让优秀的的企业陷入到艰难的境地,长期下去,劣币驱逐良币的土壤一旦固化下来,中国锂电行业不可能成长出伟大的企业。

三角债 链条

年底催收货款对于很多企业来说,是比接单还要重要的头等大事。而中国锂电产业产能严重过剩,靠赊销做生意已经成为常态。财务紧张的公司比比皆是,这也给年底的货款回收带来了极大的麻烦。

“三角债也算是一大中国特色,在国内几乎没有哪个行业不存在三角债的情况。”一位在锂电行业有着十几年工作经验的电芯企业销售总监告诉《高工锂电》,当一个行业从无到有逐渐开始形成一个产业集群的时候,三角债的问题就不可避免。

事实上,近几年来,中国的锂电行业步上了快速发展的道路,从量上来看,中国锂电池的总产值已经位居世界前三。据高工锂电产业研究院(GBII)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占全球锂电池市场份额29%,比2012年提升了1个百分点,主要在电子烟、移动电源终端有较高的市场占有率。

然而,同其他的行业一样,中国的锂电池行业发展到现在,各种三角债盘根错节。锂电池行业从上游材料到下游pack厂无一幸免,只是每个公司所面临的情况或轻或重,稍有不同。

“三角债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内将会长期存在,这在中国现阶段是没有办法改变的。”高工产业研究院院长张小飞博士在第一届G20锂电峰会上表示,既然大的环境不能改变,那能改变的只能是企业自身。锂电行业的优秀企业应该联合起来形成一个信用企业联盟,把信用不好的企业拉入黑名单。

形成信用企业联盟是一个美好的愿景,这也从侧面印证了三角债问题对行业产生的困扰。而随着年关临近,各大锂电企业催款力度加大,应收、应付账款所引发的三角债结症愈发凸显,应当引起整个锂电行业警惕。

三角债危机凸显

进入第四季度之后,随着各锂电池板块上市公司的销售业绩持续增长,其应收账款也在急剧攀升。记者对12家主营锂电业务的上市公司第三季度的应收、预付账款进行梳理统计发现,多家上市公司应收账款较初期增幅超过30%。

而包括多氟多杉杉股份、德赛电池、万向钱潮在内的上市公司第三季度应收账款均超过2亿元,其余赣锋锂业大东南九九久等5家上市公司应收账款则都在1亿元以上。

一般而言,企业规模扩大后,对应的应收账款和应付账款相应也会增加,但这两项数据如果都出现大幅增长。或者应收账款占据营业收入的比重过大,就应该格外警惕行业里的三角债问题。“一方面是别人欠自己的钱在增加,而另一方面自己欠别人的钱也在增加,事实上不止上市公司,锂电行业非上市公司的账款拖欠情况更加严重。”一位长期关注锂电行业的证券分析师向记者透露,过于庞大的应收账款不仅加大了营运资金的占用,不利于经营效率的提高,而且也将引发坏账导致公司蒙受巨额损失。

“这条产业链本身就比较紧,一旦有一个地方断裂,其他的也可能会断。”张小飞博士表示,当大家紧张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只要供应链其中一个环节发生断裂,就会形成连锁反应。

当行业产能过剩,同质化竞争达到一定程度时,三角债往往会成为压垮企业的最后一根稻草。最近东莞一家已经停产,正濒临破产清算边缘的电芯厂就证实了这个道理。

东莞格力良源电池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格力良源”)是一家中小规模的铝壳电芯企业,公司在今年9月19号就因为现金流告急而停产,现在正面临着各路供应商上门催债的苦恼。

“格力良源现在尚欠各供应商的款项超过5000万元,公司在下游客户那边也有3500万欠款没能收回。”珠海格力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梁坚毅告诉《高工锂电》,正是下游客户拖欠的账款迟迟不能结算,才导致公司陷入资金断裂的境地。

据了解,梁坚毅正是这次格力集团从母公司派来处理格力良源欠款问题的负责人。而此次事件的主角东莞格力良源电池科技有限公司正是格力集团的三级子公司,之间隔着珠海格力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和珠海格力新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锂电池产业链企业推广,锂电网(li-b.cn)欢迎投稿。
分享到:

合作机构: ofweek锂电网 | 电池在线网 | 亚太电池展 | 巨典展览 | 德泰中研 | 振威展览 | 亚化咨询 | 知行锂电 | 高工锂电 | 深圳市电源技术学会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免责声明 | 人才招聘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锂电网(li-b.cn) | 粤ICP备18158530号


扫码关注微信
获取更多商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