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历一轮产能过剩洗礼后,光伏行业正出现复苏曙光。在A股32家上市的光伏企业中,有八成公司实现盈利,半数公司净利润同比实现翻番。
然而,也并非所有公司都踏准这波复苏行情,前期光伏“双反”导致海外市场全面收缩,那些没有打开新兴市场的公司,正面临严重的分化,高昂的负债、紧绷的资金链,将导致公司在今年的行业扩张中,面临更严峻的挑战。
去年下半年,随着国内装机市场启动、市场回暖,几乎所有光伏企业都在加大出货量,甚至不惜亏损销售,以清理库存,保证现金流。“突然出现供不应求的市场变化,造成之前被关停的光伏企业趁机‘死灰复燃’,为光伏产品再次产能过剩留下了温床,光伏市场有重回无序竞争的隐患。”晶龙集团董事长靳保芳向行业发出警示。
闯关
耗时一年多的资产优化和财务结构调整,晶澳太阳能(JASO)迎来11个季度以来的首次扭亏,并稳坐光伏电池出货量全球老大的位置。现金比率与流动比率均比行业平均水平高出近20个百分点,资产负债率处行业较低水平。截至2013年末,晶澳现金与现金等价物为3.5亿美元。
3月17日,晶澳太阳能年报显示,去年第四季度净利润2352万美元,实现了此轮行业复苏以来的首次单季盈利。第四季度毛利率也从年初的6%,提升至15.5%。
国金证券研究员张帅预计,晶澳太阳能全年盈利有望超过1亿美元。“在全部一线组件企业中,公司是为数不多在中国和日本这两个最重要的市场取得较高份额的企业,向两国的出货量分别占公司全年总出货量的33%和43%,在销售区域分布和产品技术研发上较其他一线企业具备一定优势。”张帅称。
回顾最艰难的时候,晶澳太阳能总裁谢健告诉经济观察报,增加组件业务是度过危机的重要战略之一。“我们当时判断,虽然排名前十的组件企业在不断扩张,但其光伏电池自给率也在逐渐提高,这势必会降低光伏电池的外购需求,给晶澳光伏电池销售造成巨大压力。”谢健称。
为此,晶澳太阳能在2011年,决定停止光伏电池的扩张,进军下游发展光伏组件业务。此后一年,全球光伏排名前十的组件企业占50%以上的市场份额,光伏电池自给率超过95%。而当年,晶澳的组件出货量超过了光伏电池出货量,成为新的利润贡献点。
同样的市场复苏迹象也体现在另一家光伏领军企业阿特斯(CSIQ)的财报上,公司第四季度净利润为2095万美元,毛利率为19.5%,这已是阿特斯公司连续两个季度实现盈利,并且实现了全年扭亏的目标。2013年,阿特斯总营收16.5亿美元,同比增长28%,净利润4560万美元。
在阿特斯阳光电力集团总裁兼首席执行官瞿晓铧看来,重回盈利轨道,不仅得益于组件产品销售在全球市场的开拓,更重要的是得益于新的商务模式,即公司从组件供应商到电站和光伏系统成套解决方案服务商的转变。
锂电池产业链企业推广,锂电网(li-b.cn)欢迎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