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不久的央视3·15晚会上,山东有多家老年代步车企业“中枪”,诸多媒体的跟进报道,将这种被汽车业内称之为“低速电动车”的新生事物置于公众的的责难声中,而省内聊城、烟台等地针对低速电动车行业的整顿也正在进行。
低速电动汽车业能否在这场曝光风暴中挺过去?“风暴”过后,电动汽车业又将面临怎样的生存环境呢?
“低速电动汽车产业是中国亿万百姓追求生活质量的产物,是市场需求创造出来的新兴产业。”规模产量和年销售量均堪称业内翘楚的富路集团的董事长陆付军接受经济导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低速电动汽车行业确实存在问题,究其原因,一是标准缺失,二是确有个别企业经营行为不端。他希望此次“曝光”,能够成为推动国家规范行业标准的契机。
区别对待
导报记者了解到,近年来风靡市场的低速电动汽车,一直面临着因为“出身问题”带来的身份尴尬,业内也一直流行着“低速电动车游走于法律边缘”和“灰色产业”等观点。
“2009年是个坎儿。”对国内电动车行业有着多年研究的光华博思特营销咨询机构总裁韩志辉对导报记者称,在2009之前,以铅酸电池为动力的低速电动车,适用范围还仅限于高尔夫球场、企业厂区、公园等封闭环境,其生产、使用无需严格的质量标准,更谈不上走上公共车道、上牌等一系列问题;2009年中国将电动汽车上升作为国家新兴产业战略后,低速电动车以价格低廉、外形时尚、无需上牌及驾照等优点,战胜传统车企生产的价格贵、外形老旧的汽车,走出原有的“领地”,大摇大摆地驶向了城乡公路。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中国低速电动车保有量达近百万辆。
央视3·15晚会曝光山东代步车质量问题之后,光华博思特营销咨询机构调研的结果显示,目前山东低速电动车业的问题大体分为两类:一类是一批原本只具有生产观光车资质的企业,“套牌”生产用于城乡公路行驶的低速电动车;另一类是一批以乡间作坊形式存在、根本没有生产资质的小企业,非法生产电动汽车。媒体曝光的质量问题也主要出在这两类企业。
“另外,部分大企业由于其产品质量控制体系及售后体系不完善,对于消费者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不能及时有效地提供售后服务,导致消费者投诉较多。”韩志辉表示。
“曝光是好事。”潍坊一家低速电动车企业的负责人在接受导报记者采访时态度很坚定,“对于那些非法生产或者有质量问题的企业,通过整顿淘汰掉,对我们这些守法经营的企业是最大的公平。”
“谁有问题就查谁,没问题的要尽快放行。”德州市武城县某电动车企业的负责人说,“不能‘一人得病,全民吃药’。”
尊重民生需求
一方面是低速电动汽车已呈燎原之势,另一方面则是产业政策的长期空白,如此情势之下,市场乱局在所难免,而政府态度则数度挑动产业神经。
锂电池产业链企业推广,锂电网(li-b.cn)欢迎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