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能是否“靠谱”也取决于从事这行的人是否“靠谱”。打破产业界限,建立市场和投资的创新模式,是储能发展的必经之路。
“你报道了这么久的储能,储能到底靠谱吗?”6月23日,《中国科学报》记者在参加“储能国际峰会2014”时,倒先被参会的企业代表采访了一回。
储能到底“靠谱”吗?这是储能行业中大多数企业共同的疑问,也是行业主管部门亟须回答的一个问题。
而最近一篇名为《光伏储能:要么行动要么闭嘴》的报道更加刺激了业内人士本已脆弱的神经。回答上述疑问,显得更加迫切。
谁能撑到2030
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主任李俊峰曾表示,如果一项技术以50年为界线判断其应用前景,说明这种技术是不靠谱的。
储能技术就面临着类似的尴尬。
若以50年为界限,储能一定是靠谱的。对于储能技术的前景,业界几乎没有质疑。对于大规模可再生能源并网来说,储能技术是最佳解决方案。
但若以5年为界限,储能产业的前景则不那么明晰。尤其是最近几年,储能行业发展可谓“起起落落”“徘徊不前”,虽然前景乐观,但现实中却难觅商机。
根据中关村[-0.38% 资金 研报]储能产业技术联盟的统计,除了抽水蓄能、压缩空气储能和储热外,2013年全球储能项目总装机容量较2012年增长了12%,仅为736兆瓦。
而该联盟最新发布的《储能产业研究白皮书2014》预测,我国2020年储能市场规模将达到136吉瓦,占2020年全国发电总装机量的7.6%。
“很多人问,现在才60兆瓦,6年翻了上千倍,是不是太乐观了?”该白皮书的执笔人之一、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研究总监张静认为,预测的意义不在于数字是多少,而在于反映产业发展的态势。
新能源发电就是很好的例证。几年前谁也无法想象,风能和太阳能光伏可以在几年之内实现吉瓦级的装机量。
实际上,在各个版本的预测中,储能的未来市场规模都相当乐观。例如,几家国际知名研究公司发布的研究报告都预测,到2020年全球电网级储能市场规模将达100亿美元以上。
不过,业内普遍认同,2014年不会成为储能产业爆发的一年。“最近一两年很可能是储能实现关键变革的重要时期。”张静指出。
面对未知的未来,一位企业人士感叹:如果到2020年我们公司还行,如果到2030年才能赢利,公司可能就撑不到了。
政策带来投资潮
储能界最近的一剂“强心针”来自美国加州——加州通过立法确定了2020年加州电力供应中的1/3将是可再生能源,并要求该州三大公用事业公司在未来10年内完成1.3吉瓦储能项目。
该提案是首个储能立法案,已经引发了一轮投资狂潮,包括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在内的多位著名风险投资家和大型电池制造商LG 、通用电气等都欲进入该领域参与竞争。很多中国企业也跃跃欲试。
据此次来北京参加“储能国际峰会2014”的加州储能联盟共同创建人、执行董事长Janice Lin介绍,该法案通过之后,半年来吸引到的风险投资已相当于过去5年的总和。“未来还是比较有希望的。”Janice Lin说。
产业政策无疑是业内人士共同的期待,但在目前的过渡期,也必须找到一种临时的商业模式。
张静指出,打破产业界限,建立市场和投资的创新模式,是储能发展的必经之路。
锂电池产业链企业推广,锂电网(li-b.cn)欢迎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