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的加入似乎给智能手环这个不温不火的市场带来了一些鲶鱼效应。
在小米手环发布三天之后,一些厂商已经开始了降价动作,攻壳科技公布了它最新智能手环bongⅡ的价格——99元。
小米手环这个“破坏王”,很大程度上迫使一些像bong这样的公司用“小米的模式”打小米。
“因为现在智能手环门槛不高,小米新推出的低价手环对市场有很大的冲击性。”咕咚网运营总监梁昀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说。
而在小米引发的这波手环降价潮的背后,则是智能手环不得不面对的骨感现实:一方面,在目前销量不佳的情况下,很多企业要靠几百元的高售价来弭平三费开销和前期研发投入,降价会使其生存能力遭受考验;另一方面,在缺乏“杀手级”应用,是非必需品的情况下,降价未必能带动销量上扬。
记者在北京中关村、深圳华强北走访发现,降价潮已经开始显现,一些厂商对记者表示,智能手环的市场还没有热起来就开始打价格战了。看上去,这次来的不是条鲶鱼,而是鲨鱼。
“一天卖不出一个手环”
2013年可谓是国内可穿戴智能设备的元年,随着可穿戴硬件概念的火热,国内掀起了一波智能可穿戴设备的创业高潮,但似乎市场并未如预料中火爆。
在中关村海龙大厦里,卖场智能手环区的负责人介绍,智能穿戴设备分布比较广,尤其是手环摆放在比较显眼的位置,很容易让消费者找到。他并未透露销量情况,但坦言手环的销量只能称得上一般。
而在中海电子市场上,记者看到可穿戴设备所占的面积比较小,也只被摆放在不太显眼的地方。“一款手环刚刚推出的时候是比较容易卖出的,但是过了一段时间就没什么人买了,现在经常每天连一个手环都卖不出去。”一位卖家如是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说。
同样的情况发生在深圳华强北市场。
在全国最大的电子产品交易市场华强北电子市场,多个卖场中仅有几个商家售卖“可穿戴”产品,确切地说,大多数都是采用联发科芯片解决方案的“手表式”手机。
这与想象中的智能穿戴产品相去甚远,一些所谓智能手表的产品更像是改装版的手机,插入电话卡后可以直接打电话和收发信息,支持MP3播放、蓝牙、Java后台运行等一般手机功能,报价在100~800元之间。
“目前可穿戴设备产品大多数只是手表,但从性价比来看,还不如买个手机合适。”在桑达电子市场一楼的一名商家告诉记者,现在安卓手机也有七八十元的,看你要什么类型的,手表类型的也有。该商家对记者说,现在消费者对这些概念不是特别有兴趣,海外采购商的兴趣也不大。
而手环的吸引力则更差。
王晶(化名)从去年进入智能穿戴的批发市场,当时觉得可能是“下一个移动电源”市场。但她告诉记者,就目前的现状来说,只有极少数人对这一类设备感兴趣。“目前常见的智能手环无外乎就几种功能,计步、运动监测、睡眠监测,针对特殊人群还有一些别的功能,比如针对老人、儿童的防走失等,但多数功能都集中在运动和睡眠监测,而这样一个有几个功能的手环最便宜都要100多块,大部分人不感兴趣。
而中关村的一名卖家直接对记者表示,他们更期待小米手环引发的手环产品的降价潮。
事实上,即使对于在国内较早推出手环的咕咚而言,现在智能手环市场还是非常不成熟的,在梁昀看来,手环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的发展。
“目前整个手环行业还处于一个攀升期,用户认可程度比较低,许多用户都是处于观望状态,等到手环乃至可穿戴设备发展成熟了,这些用户才会去购买。”梁昀对记者说。
症结何在
根据市场研究公司IDC的数据,可穿戴设备在过去的一年呈现了巨大的进步与发展,并且2014年的出货量将超过1900万部,较2013年的销量增加两倍。此外,全球可穿戴设备的出货量在2018年将达到1.119亿部,年复合增长率达到78.4%。而一些投行的数据更加乐观,预测全球可穿戴设备的市场规模会在3年内达到560亿美元。
“大家也是被这些数据搞晕了,即便是大厂商,出货量据我们了解也只是一般般。”深耕华强北市场的一名电子厂商负责人夏刚告诉记者,目前华强北做一款可穿戴产品的门槛很低,特别是原来做平板和手机的人,只要联系一下方案厂商,配个芯片就可以了。但没有哪家做出量来,很多都是玩票性质。
夏刚介绍,出货量每月在几百台的厂商已经算是行业中做得不错的,更多的厂商是在“投钱”养这个市场,而随着降价潮开始,将会有些厂商冒出来,也会自此离开这个市场。
在业内看来,目前手环市场尚未被引爆的原因是,一方面普通人群对这一概念的认知有限,还没有一个完整的认知;另一方面,这一类设备的售价不算便宜,少则三四百,多则上千元,普通用户在购买的时候还是会考虑性价比及实际作用。
在梁昀看来,市场上的可穿戴设备功能类似,对消费者来说没什么吸引力,“想要解决的话只能厂商在设备研发上下功夫,制造出能直击用户痛点的产品。”
此前,百度CEO李彦宏谈到可穿戴设备时,曾举例说,百度也做智能手环,智能手环能够测量血压,测试跑了多远、消耗多少卡路里,但这些积累的数据并不能实现治病。李彦宏说,未来真正的大数据积累应该是可以提前预测人的疾病情况,因为疾病不是一天出现的,而是天长日久累积出来的,各种数据一定会发生变化。
在李彦宏看来,很多手环等产品并没有能力搜集这些数据,如果能立刻告知有价值的信息,并坚持这样做,那将会产生非常大的价值。
例如,吃饭要用筷子,能不能测量出饭菜里有没有地沟油,但是目前没有这样的数据来衡量。再如,人们天天刷牙,是否能够通过牙刷检测唾液,从而判断用户的健康状况。李彦宏认为,难点不是说生产一个硬件出来,而是识别出什么数据对你有价值。而越是这种日常用到的、自然而然不是强加给用户的东西,会是大数据的用武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