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商务部日前发布了《2015年出口许可证管理货物目录》,明确稀土出口执行出口许可证管理,仅需企业拿出口合同申领出口许可证,无需提供批文。此举意味着执行了16年的稀土配额正式取消。
这一变化的最直接原因,还是中国在世贸组织(WTO)官司中的败诉。
中国是稀土第一生产大国,占到全球供应的90%以上。尽管稀土是国防工业和现代科技的重要组成部门,为军工、电脑、手机、风力发电装置、电池等技术产品所必需,尽管中国具有天然的“垄断”优势,但很可惜的,优势产品卖成了白菜价,而且无序开采严重破坏了环境。
为减少资源枯竭,我国自1998年开始实施稀土产品出口配额许可证制度,把稀土原料列入加工贸易禁止类商品目录,并于2010年大规模减少稀土出口。国际稀土价格随之飙升。
这也引发了国际轩然大波的“稀土战”。美国、欧洲、日本等国表达强烈不满,认为中国的稀土出口管制,使中国企业在混合动力汽车电池、风力发电设置以及节能照明设备等产品上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
争执最终演变成成法律诉讼,美、欧、日联合向WTO起诉中国稀土、钨、钼相关产品出口管理措施违反WTO规定。经过几轮斗争,2014年8月,WTO最终裁定,中国实行的稀土出口管理措施不符合相关世贸规则和中国加入WTO时承诺,驳回中国上诉。
由此,中国必须更改相关的稀土出口管理模式。商务部当时在一份声明中说:“中方将认真评估WTO的裁决,以符合WTO规则的方式,加强对资源类产品的管理,促进资源保护,维护公平竞争,实现可持续发展。”
取消从1998年开始实施的稀土出口配额制,也就在市场意料之中。下一步,中国还将取消25%-30%的出口关税,这项改变预计将在2015年稍后时间落实。
从这个案例亦可看出,尽管中国自认为配额和限售制度意在保护环境,但实则这种粗糙管理方式,违反了世贸规则,因此在国际诉讼上很难占据上风。这也是西方国家多次针对中国贸易规则发起诉讼并且获胜的主要原因。
当然,“稀土战”并没有完全结束,中国此举也有以退为进的意图。毕竟,配额制在最初几年对出口影响较大,最近几年已名存实亡,因为很多配额根本就没有用完。数据显示,最近三年的稀土出口配额都略高于3万吨,但2012年实际出口了不到2万吨,2013年和2014年都不可能突破3万吨。
只是,如果单纯取消对稀土的出口管制,带来的一个必然结果是稀土出口市场的混乱,包括中国出口厂商增多,相互压价行为可能再度抬头,最后的结果是国内环境遭殃,资源价值低估,外国厂商受益。
因此,在遵从WTO裁决撤销相关出口管制的同时,中国必须改善对稀土等资源性产品的管理制度。
首先,必须遵从市场规则和国际贸易规则,不必在出口数量上作出硬性规定,避免授人以柄,引发新的很可能败诉的官司。坦率地说,当时的管理制度没有经过严肃冷静的法律评估,固然为中国赢得了一定时间,但整体效果不佳。
其次,加强国内监管。稀土市场之所以混乱,很多厂商无序开采,严重破坏环境,走私行为则屡禁不止。据不完全统计,2011年海外稀土进口统计是中国海关出口统计的1.2倍,也就是说走私量是正常出口的120%,政府完全可以提高企业开采门槛,对稀土资源开采进行整合,包括推动稀土企业兼并重组,同时严厉打击走私和破坏环境行为。
再次,变出口税为资源税。出口税对限制出口的作用立竿见影,但也很容易被人诟病。取消出口税,其结果是出口价降低,但这为提高资源税率创造了条件,国家依然对稀土出口掌握主动权,也不至于因稀土白菜价让大好资源便宜了外国厂商。
当然,对国内稀土使用商而言,稀土内外价格的大致接近,提高了它们的稀土使用成本,从而降低了竞争优势。但市场遵循的是平等竞争,中国制造商也不能总依靠奶瓶,完全可以通过挖潜创新,创造出新的竞争优势。
锂电池产业链企业推广,锂电网(li-b.cn)欢迎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