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在日本很难对EV进行评价。因为HEV和高效率汽油发动机车型(以下称高效发动机车)拥有人气,EV的销量远远低于这两种车型。有不少观点都认为“EV卖不动”。
吉田:我认为EV卖不动并不是事实。比如,特斯拉的高档EV听说每月就能卖出2000多辆,日产的EV“LEAF”(聆风)在日本每月就卖出1000~2000辆,全球就更多了。虽然三菱汽车的“MiEV”系列EV(i-MiEV、minicab-MiEV、minicab-truck)销量还没有上述这两辆那么好,但欧蓝德PHEV目前每月能卖出1000~2000辆,表现非常不错。
认为EV卖不动的人应该是拿EV与在销量排名中名列前茅的HEV和高效发动机车进行比较而言的。在日本,每月卖1000~2000辆的话,在汽油车中属于中等水平。在EV基础设施尚不完善的情况下,还是有EV能卖得动的。也就是说,现在实际情况是“既有卖得动的EV,也有卖不动的EV”。
Q:确实,在日本只关注HEV和高效发动机车,但宝马的“i3”、大众的“e-up!”和“e-GOLF”等EV要么已经上市,要么预定上市,这些海外厂商的表现非常抢眼。他们为何要积极开发EV呢?
吉田:因为如果不开发EV,可能连其他发动机车(汽油车和柴油车等)也无法销售了。欧洲的二氧化碳排放规定越来越严格。到2020年前后,凭借现有技术的进步已经无法满足尾气排放的要求,因此汽车厂商必须要设法应对日益严格的规定。如果不能满足要求,作为处罚措施,汽车厂商的汽车销量将受到限制。解决该课题最有效的一个手段就是EV。
当然,并不是说除了EV就没有其他解决办法了。但不管怎样,必须针对2020年前后的情况,大幅改变现在汽车的动力传动系统。作为技术选项之一,汽车厂商应该什么时候开发和投放EV呢,我认为就是“现在”。
除了应对尾气排放规定外,作为三菱汽车自身来说,为了给用户一个“选择三菱汽车而不是其他公司的理由”,我认为也必须开发EV。我们不会去开发与大厂商相同的汽车,而是要走不同的路(差异化)。在大型厂商致力于HEV的情况下,如果我们也开发HEV,就很难显出特点。所以,我们把精力放在了EV和PHEV的开发上。
Q:在日本,HEV的人气比较高,而在欧洲,柴油车更受欢迎。根据地域市场特性和公司规模等的不同,各汽车厂商对待EV开发存在温度差。
吉田:是吗?其实我认为,无论是日本还是海外,目标基本都一样。我们虽然在EV的量产化方面领先一步,但宝马和大众现在都赶上来了。丰田和本田等大厂商采取的是开展开发各种类型环保车业务的“全方位战略”,目前是HEV比较畅销。在这种情况下很难看清未来趋势,所以丰田和本田也都有人在开发EV。总之,我认为现在每家汽车厂商其实都在认真开发EV。
这样想的理由之一是,EV已经跨过了“大峡谷”,也就是说,在技术上已经攻克了量产化方面的难关。将来汽车的选择并非只有一种。不过,燃料电池车(FCV)今后还必须解决量产化方面的难题。虽然车辆制造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可能已经有了突破,但氢基础设施的建设非常困难。一座加氢站要耗费数亿日元,就连成本相对较低的EV快速充电器日本目前也只有2000台左右。要想普及FCV,今后还要攻克一些难关。
Q:要想普及已经攻克了量产技术课题的EV,还要解决哪些课题?
吉田:应该是续航里程和充电时间这两个课题。发动机车和FCV加满燃料后的续航里程都超过500km,汽油和氢气只需3分钟就能加满。而EV的话,以i-MiEV为例,充满电后的续航里程在JC08模式下为120km或180km(因等级而异),充电时间方面,即使利用输出功率为50kW的快速充电器也需要30分钟左右。特斯拉的EV等配备的电池容量是i-MiEV的好几倍,因此充电时间也更长。
不过,现在已经有一个解决办法,那就是无线充电。最初应该是在停车场等场所使用,而将来可能会实现行驶过程中的无线充电。实际上,韩国在世博会期间就运行了边无线充电边行驶的电动巴士。日本也在推进这方面的研发,试验品已经完成。
如果能实现行驶过程中的无线充电,即使削减电池容量,也能延长续航里程,还可以缩短充电时间,不对,应该是可以忽略充电时间。这样的话,目前因为电池配备量的问题只能开发小型和中型EV,将来还有望实现大型EV。
锂电池产业链企业推广,锂电网(li-b.cn)欢迎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