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减少汽车对雾霾的贡献度,成为本次两会汽车代表的热议话题。3月10日,在“2015汽车两会代表委员座谈会”上,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部长万钢称,目前汽车业减霾的总体思路是两个:一是严格排放标准,一是开发新能源汽车,两者双管齐下就能使汽车业的总体排放量快速降低。
这一思路基本得到汽车两会代表的认同。吉利集团董事长李书福甚至更为大胆地建议,“进一步提高汽车排放标准,在北京二三环内设立零排放区”。
“现在电动车对大环境的影响毕竟有限,主要还得对汽柴油车排放进行严格控制。”李书福认为,现在不是车本身的问题,关键还要看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只有先把传统车的排放问题解决了,再上新能源汽车,才能使有害尾气排放量明显减少。
而根据吉利与伦敦政府的合作经验,李书福建议北京可以效仿伦敦,将二、三环区域设为零排放区,只准纯电动车进入,这样至少可以保证北京二三环的空气质量。
技术路线存争议
李书福的想法尽管较为激进,但它从侧面反映出,汽车业为减排正在千方百计想办法。近年来,频繁降临的雾霾天气已使汽车行业承受了巨大的舆论压力。虽然现在对汽车是否是造成雾霾产生的“罪魁祸首”还存在争议,但公认的事实是,它是PM2.5来源的几大因素之一。
而汽车业内对如何有效减排的技术路线一直存有争议。一种看法认为,对传统内燃机进行技术改进升级,才能在短时间内有效减排;另一种观点是,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虽然现在政府倡导双管齐下,但车企究竟该把侧重点放在哪一端,一些负责人举棋不定。
广西玉柴机器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晏平曾多次在两会期间呼吁,希望能联合企业和国家的力量,攻克发动机的核心技术。在今年的汽车两会代表座谈中,晏平又一次提出这一观点,希望政府有关部门能够重视。“目前有15个日本工程师在帮玉柴做发动机,只要坚持三年,我们的体系不会比日本差”。
而一直坚持混动路线的科力远混合动力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钟发平,则在发言中指出,混动技术的节油率能提升35%到45%,但它能使汽车整体减排70%以上,比电动车更方便市场化。不过,近年来由于新能源汽车得到了国家层面的支持和倡导,车企的注意力不少被调动到电动车的开发上。据李书福透露,吉利近5年在新能源汽车开发上投入了近800亿元,其中两三百亿元用于电动车的开发上。“公司里几千人,就为这个电动车。”李书福认为,这种研发方式对车企消耗巨大,而电动车的市场化前景目前尚不明朗。
据中汽协最新数据统计,今年2月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虽仍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但与去年的11月和12月数据相比降幅明显。去年11、12月,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量分别为9728辆和2.72万辆,而今年前两月新能源汽车产量均维持在6000余辆水平。
中汽协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董扬认为,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与新能源汽车补贴“退坡”政策有关。“一部分车企将今年1月生产的新能源车提前统计并入去年的产量中,以享受补贴政策,实际上,新能源汽车产量可能没这么少,以今年1月为例,产能可能超过1万辆。”
董扬认为,随着今年国家和地方政府对新能源汽车补贴金额的降低,使得今年新能源汽车的增长前景难测。“如果3、4月的统计数据能维持去年增速,说明新能源汽车的增长仍有动力,但如果两个月的数据没有明显提升,则说明新能源汽车出现了问题。”
事实上,由于新能源汽车研发投入成本较大,一些车企担心产品市场化后,并不能产生投资收益,所以仍在采取观望态度。
用政策倒逼市场
尽管路线仍存争议,但今年车企必须要在减排上采取行动。根据工信部的规划,到2015年,国内生产的乘用车平均燃料消耗量都要达到6.9升/百公里,不达标的车企新车上市和扩产都将受到影响。而五年后,这一要求将达到5.0升/百公里。
“这一政策使很多车企压力陡增,为达到要求,不少车企今年都将在新能源汽车推广上加大力度。”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车企高管说。
由于目前我国核算车企主体平均燃料消耗量的计算方法为:核算主体各车型燃料消耗量与各车型所对应核算基数的乘积之和,除以该核算主体所有车型核算基数之和。这意味着,如果车企中的节能与新能源车型较多,将直接拉低车企整体的平均油耗,从而顺利通过红线考核。
“2014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增长了三倍多,超过7万辆,在全世界排名第二,仅次于美国。今年我们有理由预判中国的新能源汽车销量或许能成为全球第一。”
董扬在座谈会上透露,为了保证新能源汽车的生产一致性和执行效率,使其真正为节能减排做贡献,最近中汽协正在参与政府部门制定的一个办法,要对客车各方面加强一致性管理。
“现在我们已经发现有些车上牌的时候、要政策的时候多装电池,卖车的时候少装电池。这种情况是坚决不能允许的。”董扬说。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结构中,乘用车占65%,商用车占35%,在商用车中,客车又占据27%,数量醒目。
而在补贴政策上,政府的思路是希望多补贴形成批量后改善性能、改善工艺,把性能高的产品推向市场化。
除了电动车,今年政府也将督促车企在燃料电池汽车上加大研发力度。万钢在座谈会上建议车企在下一步燃料电池的发展中,要一方面注意燃料电池汽车技术本身,另一方面也要有市场的示范应用,在可允许的条件下,加强国际合作,集中力量在一些企业、地方政府的支持下,共同取得燃料电池的突破。“这些年来,我们推动电动汽车一个很好的经验就是商业化示范应用,为产品技术提升,提供了很好的验证平台,这也是加快我国燃料电池技术发展的有效途径。”万钢称,今后燃料电池汽车的发展可以借鉴电动汽车的经验,尽快补齐国际差距。
锂电池产业链企业推广,锂电网(li-b.cn)欢迎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