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6月,亚马逊推出首款智能手机Fire Phone。半年后的今天,Fire Phone销量十分惨淡,以至于亚马逊第三季度末积累了总价约8300万美元的库存,直接导致其资产减记1.70亿美元,相关人士认为这是亚马逊的败笔之作,但亚马逊CEO杰夫·贝佐斯还是延续其作风,注重长远利益策略,甘愿冒大风险去试验。
本周二,在由 Business Insider 主办的年度会议 Ignition 2014上,贝佐斯表示,现在就断定Fire Phone是败笔还为之过早。它还处于起步阶段,还需无数次的更新迭代。
贝佐斯认为即使是失败也不是那么重要,重要的是公司是否会因为失败而放弃试验。他强调冒险的重要性:“如果你敢于冒大风险去试验,也许你无法预知结果如何,毕竟试验本身存在风险易失败,可哪怕只有少数试验能成功,也足以弥补数十次失败带来的损失。”
贝佐斯戏称自己在亚马逊,因敢于尝试、敢于试验、敢于拥抱失败,而得到的回报高达数十亿美元。”事实也的确如此,以亚马逊早期的拍卖业务和Zshops商户列表业务为例,刚开始这个想法行不通,但无数次试验后,催生了第三方卖家平台,而现如今这些业务占总营收的40%。另外,亚马逊AWS云平台、Kindle等亦有着类似的故事。
Fire Phone的两大杀手锏为何不足以俘获用户的心?
应该说Fire Phone配置性能都不差,大屏、高清摄像头、3D动态视角、Firefly、Mayday等等,其中最炫的两大杀手锏要属3D动态视角与Firefly功能。但为什么这两大杀手锏未能栓住用户的心?
1) 动态视角3D技术:噱头还是实用?
这项技术的裸眼3D效果主要通过四个前置摄像头来实现,这四个小镜头只要有任意两个启动,即可抓取最佳的头部移动视角,显示一个物体不同角度的画面。
技术很酷,值得肯定,尤其是在智能手机同质化越来越严重的今天,这是个形成差异化很好的尝试。但据动态视角3D游戏用户反映体验不佳,点头摇头的操控,使得画面延迟现象经常发生,远未达到亚马逊宣传的水平。
到底是噱头还是一项真正有用的技术?用户喜欢这项技术是毋庸置疑的,但目前还没到让他们尖叫的程度,还不足以成为他们选择Fire Phone的决定性因素。
2) 毁誉参半的Firefly功能
为了让现实世界在数据世界中变得更加触手可及,Fire Phone推出Firefly功能,它可以扫描识别上亿种实体物品,包括图书封面、二维码、条形码、商品包装、电话号码、电视剧等。Firefly会进行扫描识别,并在亚马逊商城中显示对应的商品。
亚马逊没有将FireFly功能整合至iOS或Android移动应用客户端。Firefly的初衷是让线下用户更便捷地购买亚马逊线上的商品,所以每当Firefly识别一个物体时,第一反应是问你是否想购买这个东西,即使你扫描的东西不是一个商品,亚马逊也会以商品的形式来呈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