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愿意花钱去购买电动汽车吗?
可能很多消费者迫于无奈,才会选择电动汽车。
高价和使用不便是约束电动汽车发展的根本原因
其实,笔者也是一位电动汽车的拥趸,打心里想购买一辆便宜的电动汽车在市区代步,如果有机会再购买一辆汽柴油车郊区出行使用。可是,想买电动汽车却想说爱你不容易,不是电动汽车价格昂贵,就是电动汽车续航里程太短,更要命的是住在高楼如何方便给电动汽车充电?
去给物管协商安装一个充电插座,物管不同意安装,理由是可能导致不安全的隐患被拒绝。同时,即使安装一个固定的插座,也有可能停车位被传统能源汽车停放而占用,自己充电却很不方便。于是,物管建议您购买一个私家车位,然后在私家车位上安装一个充电插座。一个私家车位在一二线城市至少在10万元以上,而即使一辆最便宜的纯电动汽车知豆的售价也是10.88万元。耗费20多万元才能开得起的纯电动汽车知豆,理论上却只有最高车速80公里每小时和续航120公里(并且这还在不开空调不开收音机等其它耗电情况下),究竟还会有多少人愿意购买?
电动汽车就如同有对象之外的情人,其实很爱很喜欢你,但是想和你生活在一起,却不太现实,并且很难。电动汽车的机会,更多的还是受制于政策的影响,特别是北京、上海和深圳等地限牌中给新能源汽车开了窗口,很多北上广深、天津和杭州等地的消费者迫于传统能源汽车摇号成本高、甚至根本摇不上号的情况下,最后才迫于无奈而选购电动汽车。
油价上调依然难给电动汽车机会
油价上涨能否给新能源汽车机会?如果没有限购和购买电动汽车补贴的政策,即使油价如何上涨,可能购买电动汽车的消费者也不会多。如今,虽然成品油消费税的上调让税费占据国内油价的近45%,并且2015年才两个月就迎来了国内油价的两次上涨。2月28日凌晨国内汽、柴油价格每吨分别提高390元和375元,90号汽油和0号柴油(全国平均)零售价格每升分别提高0.29元和0.32元,国内油价再次回归6元时代,哪怕未来国内油价10元时代迈近,如果没有政策的拉动,国内电动汽车的销量和所占乘用车销量的比重也不会太大。
数据显示,2014年新能源汽车生产7.85万辆,销售7.48万辆,比上一年分别增长3.5倍和3.2倍;其中纯电动汽车产销比上年分别增长2.4倍和2.1倍;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销比上年分别增长8.1倍和8.8倍。从数据来看,纯电动汽车的销量并不高,更多的还是混合动力汽车,但是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在使用中,其实使用充电而以电动模式行驶的消费者依然不多,购买混合动力汽车的消费者可能更多还是选择加油行驶,而混合动力汽车可谓是钻了一个政策的空子,也导致混合动力汽车被政策边缘化而成为政策的“弃儿”。
地方保护和车企仅为补贴造车阻碍新能源车发展
油价的上涨,也很难给电动汽车带来快速增长的机会。虽然北京等地放开了对电动汽车的购买和上牌限制,但是来自中央和地方对电动汽车的补贴越来越少的情况,并且未来的补贴肯定会更少,拉动电动汽车购买的诱惑力就会减弱。此外,对于电动汽车的消费补贴还存在地方保护问题,部分城市设立“地方目录”,给有竞争力的外地电动汽车设置障碍,导致这个城市的车企在那个城市拿不到补贴,给消费者带来很多不便和迷惑,也让新能源汽车发展演变成了“地方特色”。
除了补贴之外,很多国内车企发展新能源汽车也是幌子,并不是为了真正发展电动汽车,主要目的还是为了获取国家对于电动汽车的大额度补贴。导致国内汽车企业表现浮躁,一窝蜂地盲目铺摊子,造成产能过剩,企业亏损,使整个行业的基石岌岌可危。过多的推广项目有让新能源发展偏离轨道的趋势,会致使各大汽车企业把主要精力放在推广上,新能源项目盲目上马;汽车企业并没有太大的动力和精力去深耕产品,在推广的背后甚至可能带来电动汽车产业的“空心化”。
即使限购,也并没有快速拉动电动汽车的销量,因为电动汽车等新能源汽车使用的不便导致了消费者对电动汽车说不。笔者一位北京的朋友多年摇号摇不上的情况下,依然不愿意购买新能源电动汽车,主要的担心还是使用的不方便。类似这样的北京购车消费者很多。据统计,在北京市2014年度小客车购车摇号中,227万申请者争夺13万块燃油车车牌;而电动汽车一年过后,2万个指标绰绰有余,弃购比例达到68%。
锂电池产业链企业推广,锂电网(li-b.cn)欢迎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