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多年的积累,我国新能源汽车在产品层面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缺乏充足的充电设施以及有效的商业模式却让该产业面临停滞不前的尴尬局面。在国家电网逐步退出城市充电桩投资,并鼓励社会投资参与充换电设施建设的背景下,社会资本的进人为破解新能源汽车充电难题提供了途径。而利用“互联网+”思维,通过“众筹建桩”,成为社会资本与新兴产业结合,解决充电难题的最大亮点。“众筹建桩”的模式,是政府和运营企业、社会资本相互配合的结果,这种借助社会资本和群众的力量的方式,将有效完善充电服务网络,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能更好地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
充电难成为新能源汽车推广的痛点
加快培育和发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是促进我国汽车产业优化升级,实现由汽车工业大国向汽车工业强国转变的重要路径。面对严重的空气污染以及雾霾天气,新能源汽车也被认为是降低我国汽车燃料消耗量,缓解燃油供求矛盾,减少尾气排放,改善大气环境的重要举措。
目前,我国发展的新能源汽车主要包括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及燃料电池汽车。
但目前发展的主要方向是纯电动汽车。在今年3月结束的两会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明确指出,支持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与此同时,两会上汽车业界代表也纷纷建言献策,力促新能源汽车更好更快发展。
资料显示,截至2014年底,我国已累计生产各类新能源汽车11.9万辆,跃居世界第二位,其中,2014当年产量8.49万辆,是2013年的近4倍。2014年,上海、浙江、北京、江苏、合肥、深圳等城市(区域)推广新能源汽车均超过5000辆。但是新能源汽车数量的增长却不代表其公众接受程度的增加, “充电难”依然是制约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最大瓶颈之一。
在两会期间,涉及汽车方面的议案提案很多是围绕着新能源汽车等民生话题展开的,新能源汽车的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成为热议话题。很多议案都认为,虽然公众绿色出行意识的不断提高,政府也高度重视,但另一边则是民众和社会对新能源汽车的迟疑和观望。我国充电设施建设的脚步明显落后,成为困住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最后一公里”。对此,工信部部长苗圩在两会期间表示, “将大力推进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让新能源车用户“买得到车,充得上电”。
为了破解这一现象,2014年以来,北京、上海等地政府陆续推出大规模建设充电设施的发展规划。2015年1月27日,工信部运行监测协调局局长郑立新表示,2014年,中国已经建成了723座充电站,28000个充电桩。但是以充电接口与新能源汽车数量比例不低于1:1这一标准来看,截至2014年底,我国已累计生产各类新能源汽车11.9万辆,却只有28000个充电桩,目前充电桩数量已经不能满足新能源汽车的需求。
充电设施建设涉及多个部门,关乎多方主体利益。由于没有找到合理的盈利模式,目前的建设主要依靠政府来推动,通过制定优惠政策,政府成为充电设施建设的“埋单人”和运营企业的“输血者”。然而仅仅靠行政力量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充电设施建设落后的问题。
锂电池产业链企业推广,锂电网(li-b.cn)欢迎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