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4年12月16日,有“中国商界奥斯卡”之称的中国最佳商业领袖奖(CBLA,ChinaBusinessLeadersAwards)颁给了小米创始人雷军,那一天正好是雷军的生日。
2014年,手机、电视机、平板、智能手环、空气净化器等小米产品线全线开花。更重要的是,雷军带领小米打造了“硬件+软件+互联网服务”生态圈,已成为制造企业拥抱互联网思维进行商业模式创新的示范案例。颁奖词这样评价:雷军创办的小米不是中国的苹果,而是世界的小米。
12月29日,小米完成新一轮融资,公司估值达450亿美元。从创业到估值430亿美元,仅仅四年时间,小米创造了公司发展史上的奇迹。
雷军是如何做到的?他在与21世纪经济报道交流时表示:创新是根本原因。
“方向没有问题,细节上有偏差”
2010年创立小米的时候,雷军觉得有两个条件已经成熟了:一是看清了外部环境,发现了巨大的机会,二是个人完成了思想清零,在历经两年的思考之后,他对未来有了全新的认知。
雷军认为2014年外部出现的大机会有两个:一是移动社交(在中国体现为即时通讯),另一个是智能手机。移动社交是连结云与端的入口,而智能终端则是新的用户界面。
这两个机会有多大?雷军的初步预估是100亿美元(市值)的机会。当时,中国市场100亿美元市值的公司只有三家:百度、腾讯、阿里巴巴。
基于这个判断,雷军做了两个产品:一个是米聊,方向是移动社交;二是小米手机,方向是智能手机。只要在一个方向成功,就能比肩BAT。
四年之后盘点,雷军评价自己的判断为“方向没有问题,细节上有偏差”。从方向上来看,尽管尚未上市,小米公司的智能手机业务估值已经达到了430亿美元,如果公开上市,小米手机市值有机会突破1000亿美元;在移动社交方面,米聊的替代者微信给腾讯增值至少1000亿美元:2010年,腾讯市值刚刚超过500亿美元,目前市值班超过1600亿美元,一度逼近2000亿美元。
细节上的偏差是,雷军估计每个方向都将产生100亿美元的公司,事实上应该是1000亿美元。正因为此,雷军近日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四年前创业时,对于小米公司估值“少了1个0”。
在移动社交方面,雷军的判断也有细节上的偏差。当时雷军的判断是,米聊最大的竞争对手是手机QQ,米聊至少有80%的胜算,因为手机QQ是基于PC的,而非手机。但腾讯却选择了两条战线同时开战,偏安广州的微信团队在张小龙的带领下,基于腾讯在互联网即时通讯技术积累的基础上,3个月就开发了完全符合移动互联网用户习惯的微信。
在智能手机方面,雷军的判断同样有细节上的偏差。雷军的判断时,android、塞班,iOS三大移动将在一段时间内并存,android增长最快,最终成为市场第一,windows、黑莓作为小玩家存留下来。小米选择android,在生态净化的基础上完成自己的生态建设。但就在2010年,诺基亚宣布放弃塞班,全面拥抱windows,这给android巨大的机会:android吞并塞班市场,成为市场绝对第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