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汽车行业也已进入平缓期,整体销量呈“环比有所下降,同比呈小幅增长”状况,但新能源市场却已然进入生机勃勃的“春天”,并保持着迅猛发展态势,成为了推动我国汽车工业继续向前的中坚力量。
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统计的数据显示,2015年1-11月,我国新能源汽车累计生产27.92万辆,同比增长4倍。另据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以下简称“乘联会”)最新公布的数据,2015年前11个月,我国新能源乘用车累计销量已达13.9万辆,同比增长213%。而为保持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势头,我国政府亦于本年度积极出台多元政策进行辅助。业内专家也纷纷预测,2016年乃至今后数年,新能源或将迎来更好的“收成”。
然而越是此番盛况空前,车企就越应小心谨慎。2015年前半年频发的电动车“起火事件”、新车快速推出带来的隐忧等问题,都不得不引起业内重视。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专家对《中国经营报》记者表示:“以往我国对新能源汽车‘鼓励有余而约束不足’,个别法规的发布只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奖罚平衡’但为使行业实现长远发展,车企还需谨慎自律,国家政策亦应恩威并施。”
逆势暴涨
在近日商务部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商务部发言人沈丹阳在谈到新能源汽车的市场规模时,用“快速发展,形势喜人”这八个字来概括。如其所言,2015年新能源汽车经历的飞跃式发展,可谓史无前例——
来自乘联会统计显示,在乘用车市场仅保持个位数微增之时,2015年1~11月,我国新能源乘用车累计销量已达13.9万辆,同比增长213%。其中,纯电动车型达8.5万辆,插电式车型达5.4万辆。
销量飞速走高,让诸多企业看见了传统燃油车市场放缓后的一线生机,于是纷纷把目光投向新能源板块。在自主品牌板块,一直专注于新能源汽车的比亚迪汽车将车型重点放在SUV并发布“74”全市场战略布局,力图逐步实现全市场产品布局;北汽新能源汽车则大力着手充电设施建设并许下2015年销量突破2万辆的目标;江淮发布“iEV”战略,称10年后其新能源车将占集团整体销量30%以上;吉利则展开疯狂扩张计划,称2020年其新能源车型占比将达到90%。
与此同时,外资品牌亦在2015年动作频频,除既有的丰田汽车继续在混合动力车领域开疆扩土之外,宝马的新能源汽车国产、大众汽车的加入亦十分夺人眼球,虽然宝马更倾向于以高端车型切入,而大众计划从中低端市场做起,但二者突然加快的产品布局均代表对中国新能源车市的看好。
在众多车企的共同发力之下,我国新能源的产量增长步伐较销量更为惊人——工信部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前11个月,我国新能源汽车累计生产27.92万辆,同比增长4倍。其中,纯电动乘用车生产11.72万辆,同比增长3.5倍,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生产5.30万辆,同比增长3倍;纯电动商用车生产9.01万辆,同比增长11倍,插电式混合动力商用车生产1.89万辆,同比增长90%。
在产销量快速增长的情况下,大多业内人士都对今后的新能源车市发展抱有极大信心。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许艳华在近日召开的“2015中国新能源汽车企业领袖峰会”上表示:“未来,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全球占比将超过40%,高于美国、欧洲和日本,在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处于主导地位。”
“多元”政策利好
新能源迅速增长的原因实际早已不言自明,国家政策补贴和支持在其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尤其在2015年,多项政策的出台不仅弥补了“补贴退坡”带来的缺口,更为新能源的长远发展提供了更优路径。
2015年12月16日,财政部等五部门发布《关于“十三五”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奖励政策及加强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通知(征求意见稿)》。该《通知》明确,奖励标准主要根据各地新能源汽车推广数量确定,推广量越大,奖励资金获得的越多。
而在此前,政策利好也一直纷至沓来——如《新建纯电动乘用车企业管理规定》,降低纯电动车制造门槛;《关于电动汽车用电价格政策有关问题的通知》,规定2020年前免收基本电费;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联合公告,决定自2014年9月1日到2017年12月31日,对购置的新能源汽车免征车辆购置税等。
此外,各地政府的积极响应亦对新能源汽车发展贡献不小。2015年7月1日,上海市交通委发布《上海市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建设管理暂行规定》,要求新建住宅小区、交通枢纽等相关停车场应按照不低于总停车位10%的比例预留充电设施安装条件。无独有偶,广州市政府也出台相关政策,明确为充电设施预留的停车位比例为18%,北京市政府亦于10月起暂停对购买新能源汽车实施摇号,以上种种皆为地方政府对中央政府推广新能源汽车号召的积极相应。
锂电池产业链企业推广,锂电网(li-b.cn)欢迎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