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日前发布了《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的行动计划(2015~2018年)》,明确了2018年“互联网+”总体目标,并提出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和标准建设推广行动等七大行动。此次《行动计划》在战略层面对汽车行业提出了怎样的要求?指明了什么方向?
近日,工信部发布了《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的行动计划(2015~2018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明确了2018年“互联网+”总体目标,并提出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和标准建设推广行动等七大行动。
从2015年3月李克强总理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到7月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出台,再到《行动计划》的发布,在这一系列促进互联网与制造业融合的顶层设计之中,汽车行业均被重点提及。那么,此次《行动计划》又在战略层面对汽车行业提出了怎样的要求?指明了什么方向呢?
视角统一 车联网发展标准化
首先,《行动计划》制定的“互联网+”三年行动目标是:到2018年,互联网与制造业融合进一步深化,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显著提高。为实现此目标,提出了七大行动,包括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和标准建设推广行动、智能制造培育推广行动、新型生产模式培育行动、系统解决方案能力提升行动、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培育行动、网络基础设施升级行动和信息技术产业支撑能力提升行动。
具体到汽车行业,《行动计划》在智能制造培育推广行动的行动内容中明确提出,将“出台《车联网发展创新行动计划(2015~2020年)》,推动车联网技术研发、标准制定,组织开展车联网试点、基于5G技术的车联网示范”。从战略层面推动车联网的标准化发展,无疑为整个汽车行业指出了清晰的方向,将进一步推动基于车联网的无人驾驶、智能汽车等技术的研发。
2010年交通部提出推动车联网建设,将车联网列为国家重大专项中的项目之一;2011年工信部出台《物联网“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物联网将在智能交通、智能物流等领域率先部署;2015年7月,国务院推出《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明确要推进重点领域智能产品创新,推动汽车企业与互联网企业设立跨界交叉的创新平台,加快智能辅助驾驶、复杂环境感知、车载智能设备等技术产品的研发与应用……不难看出,一系列政策的接连出台,使得车联网发展规划不断具象化。与此同时,传统汽车企业和行业外的互联网巨头早已开始着手车联网领域的布局。
早在几年之前,移动通信运营商中国联通、硬件设备制造商华为、软件服务提供商凯立德等就先后开始了在车联网领域的发展,为智能汽车产业提供端到端的服务。
2013年,由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发起成立的“车联网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在北京正式成立。联盟由包括15家整车厂在内的共30家单位组成,成员涵盖了汽车制造商、移动通信运营商、硬件设备制造商、软件服务提供商及有关科研院所。联盟旨在通过联合各相关行业的力量,协同攻关、协调发展,在推进车载应用服务之外,重点推动车联网技术对于汽车安全性与经济性等性能提升的应用。2015年1月,百度车联网战略正式发布,宣告包括腾讯、阿里巴巴、百度在内的互联网三巨头全部加入车联网系统争夺战。
而传统车企也不落人后:搭载G-BOS设备的苏州金龙智慧客车在广州亚运会上投入服务,拉开了车联网技术正式走向社会视野的序幕;陕汽凭借天行健车联网系统成为重卡行业率先使用车联网技术的公司;宇通客车与诺基亚西门子通信公司联合开发、由中国移动提供通讯服务的安节通智能运营系统问世并不断升级;奇瑞和韩国SK电讯联合组建“车联网技术联合实验室”;长安汽车与法国源讯合作打造车联网云平台;上汽集团与阿里巴巴联手攻略“互联网汽车”及其生态圈;一汽、广汽、吉利等车企都相继推出了自家的车联网战略……车联网在汽车行业内外早已不是新鲜话题。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虽然移动运营商、汽车企业、互联网公司等都在积极布局车联网,但热闹的景象背后往往是各自为战。由于车联网产业链较长、参与者众多,各方对车联网“盲人摸象”式的理解往往带有利益博弈的色彩。
所谓车联网,简单理解就是将汽车作为信息网络中的节点,通过无线通信等手段实现人、车、路及环境的协同交互,实现智能交通。然而这种宽泛而包容性极强的特性导致了车联网从诞生起就面临缺乏统一管理的局面。而《行动计划》出台的重要意义就在于,其为车联网的发展提供了一个相对统一的视角,有助于行业的标准化、竞争的规范化,让各方力量形成合力。
跨界联合 跨行业协同研发设计
从另一个角度看,车联网的出现又为汽车制造、内容提供和移动通信等领域带来了产业联动升级的机遇。一方面,车联网促使汽车行业从单纯的产品制造、销售转为与服务、内容捆绑的新模式;另一方面,其又让运营商和服务商得以从消费者一端接入过去相对封闭的整车制造产业。此外,国家对新能源汽车“必须具备远程监控能力”的要求,也让车联网横跨两大战略性新兴产业。
锂电池产业链企业推广,锂电网(li-b.cn)欢迎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