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格力集团掌门人董明珠收购珠海银隆新能源有限公司(简称“珠海银隆”)后,接受媒体采访时明确表示:收购新能源企业,格力就是要造汽车。无利不往,空调大佬董明珠扬言要跨界涉足新能源汽车制造领域,无疑给近年来愈来愈热的新能源汽车领域再添一把火。
除了董明珠准备涉足新能源汽车领域以外,即将开幕的北京国际车展中,包括北汽、一汽、东风风行以及众泰等多家车企,纷纷为到时将亮相的新品预热,新能源汽车在近段时间攫取了行内行外足够的目光。
火:含“金钥匙”而生
其实不仅仅是最近一段时间,新能源汽车几乎在中国一出现便是火热的态势,说它是含着“金钥匙”出生也不为过。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汽车产业高速发展。尽管中国很快成为世界汽车生产大国,但是,产业结构不合理、技术水平不高、自主开发能力薄弱等问题依然突出,能源、环保、城市交通等制约日益显现。2008年下半年以来,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蔓延、加深和国际汽车市场的严重萎缩,国内汽车市场受到严重冲击,导致全行业产销负增长、重点企业经济效益下滑、自主品牌轿车发展乏力,我国汽车产业发展形势严峻。
因此,结构调整是产业进一步发展的必然要求,新能源汽车应运而生。并且,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车大展风采,一炮而红。
2009年3月,国家出台了《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明确提出实施新能源汽车战略。《规划》一出,上至地方政府,下至汽车企业都开始或多或少地参与到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中来,并呈愈演愈烈之势。
各地方政府积极拥护国家的政策。很快地,以北京、重庆、上海等一线城市为首,各地纷纷成立新能源汽车产业联盟或基地。由此,各地方政府对新能源项目形成了“围攻”之势。政府的热情也带动了企业对新能源汽车的投入。自《规划》颁布之后,乘国家政策的良好环境、地方政府计划的优势,越来越多的汽车企业开始加入到研发新能源汽车的队伍中来。
这种火热一直持续到现在。而2015年的情况更是被业内人士成为新能源汽车的“第二次造车运动”——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统计,2015年新能源汽车产量达340471辆,销量达331092辆,同比分别增长3.3倍和3.4倍;从2015年1月-2016年3月初,全国各地新建的新能源整车投资项目就多达30个,投资总金额超过1000亿元,而总规划的产能超过300万辆。
冰:火爆得有点不对劲
然而,这种持续火热并且不断升温的状态,却不禁令部分业内人士感到不安,“太火爆了,感觉有点不对劲。”
这种不安尚且没有成为一股明显可见的潮流涌现,它更多地是以这种形式出现:2016年03月31日“新华视点”报道,记者从消费者权益保护等机构了解到,涉及新能源汽车特别是纯电动汽车电池续航的投诉明显增多,主要包括电池容量虚标、续航里程达不到宣传里程等问题。
对于新能源汽车整个火热的大趋势来说,这无疑只是一个小小的不和谐的音符,但管中窥豹,它却是以消费者的实际体验来反映新能源汽车被忽略的问题,也试图通过实例给新能源汽车领域降降温。
但其实为新能源汽车降温,早就在它火热之前已经有业内的先见人士开始尝试。
在2009年9月召开的“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国际论坛”上,时任国家发改委产业协调司司长陈斌、工信部产业政策司司长辛国斌都曾提出过对新能源汽车产业谨慎发展的观点,他们指出:“目前,国内新能源汽车生产呈现一哄而上,遍地开花之势。有条件的地区和企业在上项目,一些不具备基本条件的地区和企业盲目创造条件也在上项目,这为国内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埋下了重复建设和产能过剩的风险。”
这种警惕同样也是担忧,一直持续到现在。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理事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陈清泰曾公开表示,“产量和市场规模的超越并非技术上的超越,我们在电动汽车技术积累上的差距还很大,如果把所有资源都用在产能扩张上,前景并不会太好。”
陈清泰所担心的新能源汽车产能扩张一幕如今已在全国各地轰轰烈烈地上演。在从2015年1月-2016年3月初的30多个新能源汽车在建项目当中,所有项目的总产能加起来已经高达300万辆,早已超越国家规划的至2020年新能源汽车生产能力达到200万辆的要求。
试金石:消费者体验最重要
诸如上述的警惕和担忧,随着新能源汽车的持续高温的“异常”火热,也引得越来越多行业人士进行“冷思考”。
此前有研究分析表明,当下国内新能源汽车主要存在以下六个问题:
1.新能源项目遍地开花,进展缓慢,重复开发,资金浪费;
2.新能源汽车在技术水平上与国外相比尚有差距;
3.国内与新能源汽车相配套的设施缺乏,鼓励补贴资金不到位;
4.新能源汽车标准不健全影响其大发展;
5.新能源汽车售后维修力量薄弱;
6.新能源汽车存在企业、政府热,用户冷的状况。
以上问题,对于消费者而言最为关切的莫过于后三者。尽管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问题慢慢开始解决,但各地区依然不同程度地存在,依然极大地影响着消费者的购车决策。
政府推广新能源汽车项目,国家倡导发展新能源汽车,一方面是出于未来能源战略层面的考虑,另一方面也是想借机提高国内汽车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缩小与国际先进汽车工业水平的差距。而车企和投资者目的也十分简单,就是为了搭乘政策的快车更好地逐利。但消费者不同,他们花钱购买产品、购买服务,为的是获得更好的体验以提升自己的生活品质。
毋庸置疑,新能源汽车是未来中国,乃至全世界汽车行业的一大趋势。然而,作为一个新事物,它需要时间去推广和培育,更准确而言应该是等待消费者去适应和接受。换句话说,不管是政府、车企或是投资者都不能操之过急,为了短暂的繁荣,而忽略了整体的协调、同步发展。
锂电池产业链企业推广,锂电网(li-b.cn)欢迎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