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无人工厂”概念被提及不少于十年,然而真正付诸实践的企业却并不多。工厂无人化改革不仅涉及到技术和成本问题,由此释放的大量多余劳动力如何安置,也让企业伤透脑筋。日前,国内家电产业旗手海尔集团推出互联网工厂计划,这样的战略的顺利推广,得益于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张瑞敏提出的“人人创客”战略。
海尔互联网工厂
国际机器人联合会(IFR)公布的最新一组数据显示,在韩国、日本、德国和美国每万名工人对应的机器人数量为437台、323台、282台和152台,在中国这个数字仅为30台,机器人使用密度远远落后于其他工业化程度更深的国家。
不过随着工业4.0时代的到来,无人化工厂的普及被逐步提上日程。
作为全球最大的制造生产基地,随着汽车和电子工厂自动化的大力推广,到2017年,中国工厂使用的机器人数量将超过其他国家。各大制造企业正在加速这一进程。
日前,《中国经营报》记者造访了海尔位于青岛的滚筒洗衣机生产线。和普通工厂灯火通明、人流穿梭的场景不同,这家工厂完全黑灯作业。据了解,这是中国家电行业首个最大的黑灯工厂。之前这条洗衣机生产线需要92名工人,现在仅需要一名工人控制设备。据海尔方面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机器生产,噪音大幅减少为过去的五分之一,被称为最安静的水晶洗衣机就诞生于此。
全球最大的面板生产企业LG Display在韩国坡州的工厂也已经实现无人化操作。对于海尔的说法, LG Display相关负责人表示深有同感。这样的技术迭代实际上是市场驱动。“作为全球领先面板生产企业,目前面板所要求的工艺更加精密,品质要求也更加严苛,若是人工操作,面板生产过程中容易产生异物。使用机器人操作准确率高,减少异物灰尘,对提高面板良品率有帮助。目前高品质、高要求的产品需要使用互联工厂来实现。”上述人士表示。
“个性”和“人性”只差一个字。一般人印象中,要实现产品的个性化和定制,必须人工完成。互联工厂没有电灯,也没有人,冷冰冰的机器人和生产线能否顺应目前的多样化、个性化的市场需求?答案是可以的,市场信息来了之后,机器人和生产线会做出反应,满足个性化的需求。有消费者需要把自己的头像印在饮料瓶上,信息通过网络传给生产线的机器人,把头像传过来之后就可以在瓶子上印出来。目前海尔青岛工厂正在向这方面探索推进。
沈阳的海尔冰箱互联工厂在满足个性化定制方面走在了前面。海尔冰箱沈阳互联工厂目前已经可以基于用户需求匹配互联线体模式,实现前联研发后联用户,满足用户个性化定制体验。
据了解,目前此工厂已经渡过了标准化、模块化、自动化三大阶段,正在向数字化阶段发展,最终将实现智能化的目标。而到了智能化阶段就能满足消费者对产品“任性要求,个性设计”的诉求。
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张瑞敏一直提倡海尔要做“时代的企业”。而在目前,顺应时代,就是顺应汹涌的互联网潮流。为了说明市场环境的变化,他在近日公开演讲上举了一个福特的例子。福特当年做的车只有黑色。福特本人说,想要什么颜色都行,但我只生产黑色的。
“卖方市场的阶段,福特能够这样做,那是因为信息不对称,找不到别的东西,加之生产效率、生产能力也不是那么高,所以,传统企业内部的员工和外部的用户,实际上都被看成是一种工具,被动地听企业的。这在今天的互联网时代,显然是不行了。”
在张瑞敏看来,互联网时代并不是“我做什么、怎么让顾客来了解和接受”,而是用户和企业必须融为一体,所以互联网最重要的是零距离、去中心化、分布式。企业必须和用户融为一体,满足用户最佳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