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锂电网(li-b.cn),锂电产业链服务全平台!
2025年01月11日   星期六    |  广告单价 |  锂电资讯
首页 > 资讯 > 新闻 > 再掀“造车热” 家电业的梦想能否照进现实

再掀“造车热” 家电业的梦想能否照进现实

来源: | 作者:admin | 分类:新闻 | 时间:2016-09-24 | 浏览:4437
文章顶部
摘要:谷歌要造车了、百度要造车了、苹果也要造车了……越来越多的企业做起了汽车梦。最近,格力收购了一家新能源汽车企业,也意欲进军汽车圈,一时间家电企业的造车梦重又成为热议的话题。

格力收购了一家新能源汽车企业

“近几年来,随着新能源汽车、智能汽车从概念到实践的迅速发展,汽车产品更新换代背后孕育着的巨大市场空间和成长性,成为吸引企业资源流向的热点领域。谷歌要造车了、百度要造车了、苹果也要造车了……

最近,格力收购了一家新能源汽车企业,也意欲进军汽车圈,一时间家电企业的造车梦成为热门。

再掀“造车热” 家电业的梦想能否照进现实汽车行业目前正在逐渐成为一个开放性的行业领域,在企业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的今天,越来越多希望拓展业务领域、实现产品多元化战略的“外行”开始将目光瞄准汽车市场,纷纷试水汽车制造,希望从汽车圈中分一杯羹。

尤其是近几年来,随着新能源汽车、智能汽车从概念到实践的迅速发展,汽车产品更新换代背后孕育着的巨大市场空间和成长性,成为吸引企业资源流向的热点领域。谷歌要造车了、百度要造车了、苹果也要造车了……越来越多的企业做起了汽车梦。最近,格力收购了一家新能源汽车企业,也意欲进军汽车圈,一时间家电企业的造车梦重又成为热议的话题。

造车梦想由来已久

其实,家电业才是跨界造车的“鼻祖”,他们的造车梦由来已久,只是路途并不平顺。

早在1997年,春兰集团就斥资7.3亿元收购当时亏损的南京东风汽车集团公司所属的专业汽车制造总厂,改名为“南京春兰汽车制造有限公司”,开启了家电行业涉足汽车领域的先河。2003年,奥克斯同样是通过收购股权的方式,收购沈阳双马汽车,获得SUV和皮卡生产许可,开拓了汽车制造的新业务领域,其十多年前的大手笔和雄心壮志至今还能在网上查到痕迹。

在此之后,一大批家电企业似乎受到启发,纷纷开始向汽车领域发起冲锋,如波导、夏新、新飞、山东小鸭等一大批知名家电企业前赴后继地进入汽车领域。但遗憾的是,他们的造车梦并不如预想的那样一帆风顺。即便曾经杀入国内销量前五名的春兰重卡,也没能一直保持辉煌,最终在2008年将持有的汽车60%股权转让给徐工集团,春兰汽车最终退出了重卡舞台。随后,家电企业们新拓展出来的汽车业务有的终止、有的转让、有的撤资,即使个别仍在品牌旗下保有汽车业务,也和当年规划的战略意图相差甚远。

十几年过去,时代已然不同,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新能源汽车成为当下大热,家电企业的造车梦再次被点燃。最近,格力集团高调宣布收购珠海银隆,这是一家基础和实力非常不错的新能源汽车企业,意味着格力将要涉足新能源汽车了。而此前,创维集团创始人黄宏生已经通过重组收购了南京金龙客车制造有限公司,选择新能源客车开启了“二次创业”;曾经在首轮造车运动中就有涉足的美的,近来也通过智能家居与车联网的融合,再次“曲线”打入汽车业。家电企业造车的第二轮热潮正在到来。

汽车业吸引力有增无减

作为跨界造车的先行者,虽然家电行业的首轮造车计划均惨淡收场,但“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的规律在家电行业造车这件事上并不适用,新一轮的造车浪潮已经到来。对于家电行业来说,汽车行业的吸引力一直没有消失。

从家电业自身来说,已经走到了必须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的数据,2015年1~12月,家电行业产销率95.0%,较2014年同期下降1.2个百分点;2015年1~12月家用电器行业主营业务收入14083.9亿元,累计同比下降0.4%。根据平安证券对家电行业的分析,2015年家电行业总收入预计下滑3.36%,净利润增长7.54%,是最近6年来最艰难的时期。

家电业整体困难,行业巨头格力也不能独善其身。2015年中报显示,格力电器营业收入同比下降13%,净利润几乎与去年同期持平;作为公司营收近95%来源的空调业务,上半年空调业务实现营收419.9亿元,同比2014年507.2亿元下滑约17%。行业增速放缓带来的业绩下降,让家电企业不得不寻求其他多元化的发展领域。

相比较来看,汽车行业虽然2015年经历了市场增速大幅放缓的境况,但根据企业公布的业绩年报,上市车企的利润仍有不同程度的上涨。比亚迪2015年报显示,2015年度比亚迪实现营业收入800亿元,同比增长37.48%;净利润28.23亿元,同比增长551.28%。很显然的是,业绩的增长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有很大关联。

相较于10年前的汽车行业,新能源成为汽车业新的增长点,同时也对家电企业形成了新的吸引力。不论是创维还是格力,都将“造车梦”的实现寄希望于新能源客车领域。原因很简单,一方面是国家和社会对环境问题越来越关注,新能源汽车必将成为未来发展趋势,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另一方面,国家政策对新能源汽车的扶持和持续的高额补贴也让家电企业希望分一杯羹。根据“十三五”规划,到2020年全国新能源汽车累计产销量将达到500万辆,市场前景看好;而在补贴方面,有媒体估算过,2015年,单车平均补贴高达12万元,纯电动客车除了享受国家补贴,还有大部分地区给予1∶1的地方补贴,一辆纯电动大巴的补贴甚至高达上百万元。即使补贴逐步退坡,其力度仍不可小觑。高利润、高补贴,还能开拓新市场,家电企业造车,何乐而不为呢?

机遇与挑战并存

不论是野心初显的格力,还是早已有所行动的创维,在本轮家电行业造车热潮中,他们不约而同地将目光锁定在新能源领域。

随着国家排放法规不断严格和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新能源汽车必将是未来的发展趋势,可以说,家电行业再次造车顺应了当下潮流。不过,前车之覆后车之鉴,家电企业不应该忘记上一次造车梦破碎的经验教训,虽然当下市场环境已经发生变化,但对于想跨入汽车行业的家电企业来说,依旧是机遇与挑战并存。

先说机遇,新能源汽车的确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值得注意的是,与互联网企业纷纷瞄准新能源乘用车生产资质不同,家电企业纷纷在商用车市场发力。

其实,新能源汽车的发展,除了靠私人用车,还需要在公共交通运输领域的推动,这也符合国家提出的“绿色”发展理念。今年2月24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了加速发展新能源汽车的五大措施,其中一项便是:扩大城市公交、出租车、环卫、物流等领域新能源汽车应用比例,各个城市也陆续出台新能源汽车推广规划,比如深圳2016年将实现公交电动化率65%,力争2018年全面实现公交的电动化。在“十三五”城市公共交通发展规划纲要中也提出,到2020年,在城市公共交通领域,新能源车要达到20万辆。可见未来新能源汽车,尤其是新能源客车的市场需求旺盛,对于现在想进入的家电企业来说是必须把握的机遇。

当然,有机遇就有挑战。面对如此庞大的市场,以及国家各项利好政策扶持,传统汽车企业自然不会放过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机遇,宇通、安凯等龙头客车企业也不断加大新能源研发力度,加快新能源产品投放,对于新进入者来说,必将面临汽车行业激烈的竞争。

我国的汽车企业数量不少,不过几大强势集团占领龙头地位的市场格局已然形成。就拿客车行业来说,“三龙一通”占领了绝大部分市场。而且在汽车消费中,品牌效应非常明显,经过长时间积累,传统汽车企业的品牌效应已经形成,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家电企业突然进入很难撬动原来的市场,毕竟品牌培育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

不过,新能源汽车属于新兴起的行业,不论是传统造车企业还是“转行”过来的企业都处于摸索阶段,还未形成真正的龙头优势企业,这也正是家电企业通过新能源实现造车梦的机遇。

中国公路学会客车分会副秘书长佘振清曾在一次发言中提到,截至2015年9月,已有90家企业进入新能源客车公告序列,其中有30个公告产品以上的企业22家(6家超过100个),有3个公告产品以下的企业34家(16家只有1个产品公告),从公告数量来分析,投入的两极分化一目了然。可以说,在新能源客车领域存在一些投机者,被爆出的企业骗补行为也并非个案,新能源客车的市场竞争格局并未成型,家电企业在本轮竞争中胜出并非不可能。目前,创维创始人黄宏生涉及的南京金龙,已经走在了新能源客车市场的前列。根据中国客车统计信息网的数据,今年前2月南京金龙共销售新能源客车643辆,位列第四位。

造车并非一件容易的事,我国对造车企业的资质有非常严格的把控,当然这一点家电企业通过收购的方式可以解决。此外,造车需要的就是资金和技术了。但凡有着造车梦的家电企业,都是在家电领域做得不错希望拓展多元化业务的企业,在资金储备上应该不成问题;至于技术,被收购的企业应该也能提供。就拿格力最近收购的珠海银隆来说,在新能源技术方面实力就不错,其在产品线上涵盖了锂电池电动汽车动力总成、整车、智能电网调峰调频系统等诸多方面,并且具备年产纯电动客车3.3万辆、运动型多功能电动车10万辆,电池6.2亿安时、钛酸锂电池原材料5000吨、储能800MW的强大生产能力。截至2015年底,该公司新能源汽车拿下销售订单7000辆,其中完成生产纯电动客车3189辆,累计增长2228%,市场份额为3.6%,年销量全国排行第七。这样的成绩给了格力造车很有利的砝码。

不过,挑战依然存在,汽车行业的技术和资金投入并非一锤子买卖。回想十几年前,春兰重卡一度风光无限,可是在市场遇冷之时,春兰并没有拿出符合市场需求的技术创新型产品,最后被市场淘汰。对于今天的新能源汽车来说,技术发展更加迅速,家电企业作为新进入者必须做好在资金、人才方面持续投入的准备,并不断创新、掌握核心技术,才有成功的可能。

锂电池产业链企业推广,锂电网(li-b.cn)欢迎投稿。
分享到:

合作机构: ofweek锂电网 | 电池在线网 | 亚太电池展 | 巨典展览 | 德泰中研 | 振威展览 | 亚化咨询 | 知行锂电 | 高工锂电 | 深圳市电源技术学会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免责声明 | 人才招聘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锂电网(li-b.cn) | 粤ICP备18158530号


扫码关注微信
获取更多商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