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曾经变味的“市值管理”,此时恰可回归原味。
两周多时间的连续暴跌,让A股陷入危机。恐慌情绪仍在蔓延,此时,市场需要的是信心。信心来源于监管层的智慧处理,也来源于市场各方的努力。
“现在不是讨论救市与否的问题,毫无疑问应该救市,只是需要讨论如何更有效的救市,既能长短兼顾,又能切实可行。”申万宏源首席宏观分析师李慧勇发表文章称。
除了监管层的努力,市场各方也需要参与其中,尤其是上市公司。新“国九条”明确提出鼓励上市公司建立市值管理制度,在目前情况下,重申“市值管理”或许更是一种回归。
7月2日,一位接近监管层的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除了监管层,其他市场主体此时也应该有所动作。比如上市公司,有条件的上市公司此时应该去进行真正的市值管理,包括采用增持、回购等方式。
“此前有些上市公司操纵股价的行为是伪市值管理,现在才是真正‘市值管理’发挥作用的时候。”该接近监管层的人士称。
李慧勇亦称,提议行业协会建议上市公司增持股份,尤其是过去12个月减持比例在一定比例之上的上市公司高管增持股份。
监管态度转变
时间回到6月26日。斯时,A股已经历了两周时间的暴跌,上证指数当天大跌7.40%,收报于4192.87点。而两周前的6月12日,上证指数触及此轮牛市以来的盘中最高点5178.19点。
市场恐慌情绪已经明显蔓延,但此时证监会的表态仍显得很淡定。
6月26日盘后,证监会召开新闻发布会,新闻发言人张晓军表示,上周以来股市出现的较大幅度下跌,是市场前期过快上涨的自发调整,是市场自身运行规律的结果,同时也与年中季末流动性波动、投资去杠杆、投资者对市场分歧加大等因素叠加影响有关。
上述表述中,最被市场记住的,是“市场自身运行规律的结果”的定调。
“暴跌确实也是市场规律,毕竟前边涨太快了。”7月2日,一位合资公募基金高管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只是市场暴跌得非常极端,超出几乎所有人的预料。
当周周末,央行超市场预期发布降息并定向降准。6月28日,央行宣布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和存款基准利率,并对金融机构实施定向降准0.5个百分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