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张电动汽车生产资质或将花落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北汽新能源)。国家发改委3月23日在其网站发布了关于“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纯电动乘用车建设项目核准的批复”。
现有汽车企业可以按照自身资质类别(轿车、客车、专用车等)申请相应类别新能源汽车产品目录,而非汽车制造企业要进入这一领域,此前只能通过重组汽车企业“曲线入门”。国家发改委和工信部在2015年6月共同发布《新建纯电动乘用车企业管理规定》(下称《规定》),可谓对电动汽车生产设定单一资质,也为非汽车制造业企业打开了进入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大门。
该规定针对纯电动汽车特别放低投资门槛。譬如,《汽车产业发展政策》规定新建汽车生产企业投资总额不得低于20亿元人民币,自有资金不得低于8亿元人民币,并且对于产量也有硬性要求。而《规定》明确提出,新建企业投资项目的投资总额和生产规模不受《汽车产业发展政策》有关最低要求限制,由投资主体自行决定。这为互联网企业、零部件企业乃至低速电动车企获得汽车生产资质带来想象空间。
“《规定》出台的时候我们很激动,认为国家放开了口子,但仔细研究条款发现,门槛还是挺高的,对研发能力更加注重。”一位投资新能源汽车的人士告诉财新,虽然《规定》降低了《汽车产业发展政策》中的投资要求,但要具备与项目相适应的资金,并且具备纯电动汽车研发及生产制造能力。
如果此前没有这方面的积累,新进入者要获得电动车生产资质也并非易事。互联网造车企业开始谋求重组其它汽车企业“曲线”获得汽车生产资质。2015年3月,和谐汽车宣布与腾讯及富士康科技签订框架协议进军电动汽车。同年5月,和谐汽车即宣布收购浙江绿野汽车64.64%股权,取得汽车生产资质。
本来便拥有企业及产品申报资质,已经在这一领域率先产业化布局的汽车企业相较而言更具优势。北汽新能源2012年正式“独立”,成立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并谋求独立上市,北汽新能源总经理郑刚曾向财新记者证实确有这一意愿。能够获得专门的电动车生产资质更有利于北汽新能源的独立发展。
《规定》第四条指出,国家发改委和工信部分别负责新建企业投资项目和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发改委3月23日对北汽新能源的项目批复,明确提到依照《规定》批复,并且特别提到,北汽新能源为纯电动乘用车生产企业,不能生产任何以内燃机为驱动动力的汽车产品,“请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根据本核准文件,办理汽车产品公告等相关手续。”
“可以理解为这一批复是完成了发改委审批工作,下一步即是工信部汽车产品公告申报。”业内人士告诉财新。
根据《规定》要求,符合工信部《乘用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则》和《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则》要求,通过考核后便可列入《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完成这一步即是正式获得了纯电动汽车的生产资质。
3月23日,发改委批复的北汽新能源建设项目为两部分:一是位于北京采育的2万辆产能基地,一是位于青岛莱西的5万辆产能基地。这两个建设项目均已建设完成。
北汽新能源在获得批复之后,就可以向工信部提出申请,《规定》中虽没有明确所需时间,但北汽新能源距离完成这一步已经为期不远。
财新记者就此分别联系北汽新能源及工信部,至发稿时均未获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