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产销量突然爆发,锂电池原材料也“涨”声不断,电池级碳酸锂价格超预期暴涨,下游电池材料厂商与上游原材料厂商的矛盾最终激化。
2月18日晚间,杉杉能源微信公众号发布文章,首次直接公开针对天齐锂业,再次“控诉”天齐锂业产品来料发现刀片等异物及磁性物质偏高等质量问题。同时,杉杉能源还公布其与天齐锂业就供货纠纷的两次诉讼进展。
时隔三月,5月28日晚间,杉杉能源微信公众号再次发文表示:“碳酸锂持续半年多的高价位一方面迫使下游各企业另寻出路,另一方面加快了其他锂盐产业转化的步伐,如果加上已在扩产或扩产计划中的各家碳酸锂今年增量,到年底,中国市场碳酸锂供应将超过需求30%以上,到2017年底,中国市场供应量将达到近20万吨”。
以下为原文:
在已经过去的2016年深圳CIBF会议上,我们观察到了一个现象,几乎所有的中国正极材料厂商都涌向了国外仅有的几家碳酸锂供应商,或希望合作,或希望加大采购量,或希望新的价格能较前有优势。
这是为什么?难道碳酸锂还是如去年四季度末今年一季度初供应那么紧张吗?
非也,明眼人一下就可以看出,涌向国外碳酸锂供应商,无非就是一个价格问题,国内碳酸锂市场供应价格虽已滞涨,但仍然处于高位,而国外的碳酸锂价格依旧较国内有比较大的优势,这就是真正的原因所在,利,所趋也!
自3月中国国家政府正式启动新能源汽车骗补调查及强化上游电池企业质量标准与资质以来,产业链上几乎所有的企业都受到了影响,少了国家补贴,标准提高,调查结果还未出台,原有的国补地补未到位,大部分车厂不敢卖车,处于观望等待状态,而对上游电池厂的打击更是致命的,个别企业接近全部停产近二个月,以三元材料圆柱动力为主的企业定单锐减70%,一方面在努力争取早日通过新的国标认证,另一方面又不得不重新杀回3C市场;
3C市场情况好吗?遍地哀鸿,国内某巨头的年30%的增长计划完全有可能使数十家同行小企业关门倒闭,在整体消费品市场需求无新的增长点情况下,相互残杀,血搏到底已经成为唯一出路;
那么,我们现在来讨论,碳酸锂目前供大于求已经是不争的事实,但其价格为什么不降呢?只要碳酸锂价格一降,电解液、正极材料的价格自然就降下来了,电池的成本就下来了,但是,降下来又有什么意义呢?
降价不拉动销售量增长,不促进新能源电动汽车恢复到去年年底爆炸式的增长;
降价将直接影响碳酸锂厂家的利润,甚至有可能造成碳酸锂厂家的相互搏杀,大家都少做一点,保持一个高价格,以保证各自利润不大起大落;
于是乎,中国锂电产业链的碳酸锂供应环节出现了我们原来在书本所看到资本主义社会的通货膨胀下为了保价宁可将剩余的牛奶倒进海里,而不肯低价卖给百姓的一幕,“减产、限产、保价”,维持通胀!
如此继续下去,结果将如何?
中国锂电生态链进一步遭到破坏与重创,大通胀将完全可能带来大紧缩;
中国新能源汽车去年的疯狂增长今年还会“昨日重现”吗?
结论事实上各人心中都有数,一项国家高度补贴的产业政策从出台到调整到再出台甚至再调整,周期绝对不是一天二天,也不是三五个月,一年半载是肯定的,即使如此,大家还是会小心谨慎,不搞大跃进,怕秋后算帐,国家新能源补贴政策的初衷是三五年后促使电动车提高技术、提高品质、降低成本,最终推向市场化,但去年至今的情况则是现在反过来,不去赚市场的钱,目标都盯上了国家补贴,政府成了“大户”,那岂还了得,所以,新的政策的出台,一定既慎之又慎,又慢之又慢,期待碳酸锂目前保价,今年年内再拉高一把,再狠狠赚一把,确定已经不现实。
碳酸锂持续半年多的高价位一方面迫使下游各企业另寻出路,另一方面加快了其他锂盐产业转化的步伐,如果加上已在扩产或扩产计划中的各家碳酸锂今年增量,到年底,中国市场碳酸锂供应将超过需求30%以上,到2017年底,中国市场供应量将达到近20万吨;
但某行业分会报告称,2016年中国市场碳酸锂供应仍然紧张,到年底将行成20万吨需求,20万吨是什么概念,相当于中国近50万吨的正极材料,而2015年全球正极材料总量不超过18万吨,中国约10万吨的规模,翻四番的量,真也佩服该分会的分析,当然,自家人都清楚,我不唱多,反而唱空,那岂不是自己打自己的脸,价格又怎么保得住,利润又怎么会有???
正题,中国市场碳酸锂供应联盟存在吗?答案已经呼之欲出,尽在前文中;
但任何一个联盟的生命力有多久,尤其是这种为赚取暴利而不惜牺牲产业链发展,同时涉嫌高度垄断阻碍国家政策推进的联盟,其存在或不存在能称得上生命力吗???
也许,答案就在8月前,让我们大家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