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锂电网(li-b.cn),锂电产业链服务全平台!
2024年11月26日   星期二    |  广告单价 |  锂电资讯
首页 > 资讯 > 新闻 > Uber沃尔沃合力铺路无人驾驶 投资热背后的冷思考

Uber沃尔沃合力铺路无人驾驶 投资热背后的冷思考

来源: | 作者:admin | 分类:新闻 | 时间:2016-09-24 | 浏览:3522
文章顶部
摘要:无论是整车企业还是互联网企业以及汽车共享汽车在内,都对无人驾驶相当热衷,不过,在无人驾驶热度高涨的同时,业内专家对无人驾驶时代产业化前景的“冷思考”同时在进行。

Uber

无人驾驶发展看起来如火如荼。

据《今日美国报》报道, Uber和沃尔沃8月18日宣布将投入总计3亿美元共同研发无人驾驶汽车。

两家公司在一份声明中称,他们将在原有汽车基础上装配无人驾驶技术,并最终向生产无人驾驶汽车方向发展。

Uber铁了心要当汽车共享经济领域无人驾驶的领先者。Uber在一份单独声明中还表示,其已经收购专注于无人驾驶卡车的初创企业Otto。

而去年11月,Uber已经在中国与沃尔沃股东方吉利集团为首的8家企业达成战略合作,共同签署了共创“汽车共享4.0”的“西溪谷宣言”,其中无人驾驶也是汽车共享4.0战略目标实现的组成部分。

实际上,无论是整车企业还是互联网企业以及汽车共享汽车在内,都对无人驾驶相当热衷,不过,在无人驾驶热度高涨的同时,业内专家对无人驾驶时代产业化前景的“冷思考”同时在进行。

Uber模式:购买无人驾驶汽车

Uber与沃尔沃的合作模式是:由沃尔沃生产无人驾驶技术的车辆,而Uber进行购买。打共享汽车经济牌的Uber,将随着无人驾驶实现而进入共享时代。由于不再受驾驶员的限制,无人驾驶能实现随时、随地、完全自动通过云端调度,无论是用车方的消费者还是无人驾驶车辆供应商都能实现利益最大化。

以分享经济为主业的Uber并不具备无人驾驶技术。“我们单枪匹马完成不了这一使命。” 特拉维斯·卡兰尼克表示。

而沃尔沃的无人驾驶技术,在整车制造商中则属于最先进的。目前,沃尔沃XC90是唯一一个实现二级自动驾驶的量产车(部分自动驾驶),沃尔沃计划于五年后推出第三级(只要人在车内,车辆就能实现无人驾驶)无人驾驶汽车产品,并在十年内实现四级无人驾驶,也就是真正的无人驾驶。

两家公司的联合声明并未提及这些汽车何时推出。不过,彭博社的报道称,Uber本月将在美国的匹兹堡推出一队沃尔沃汽车,允许要求乘坐无人驾驶汽车的用户使用。

集体角逐无人驾驶

“智能网联汽车快速发展的时代已经到来。”全国汽车标准化委员会工业标准一部副主任杨立新认为,从车联网到互联网汽车到无人驾驶,已成为汽车行业正在面临的重大革命。

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司副司长瞿国春透露:“国家已将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确定为未来的战略方向,并正在委托汽车工程学会制定相关的标准,包括电子标准、通信标准和互联网技术路线图。”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到,去年以来,国家专门成立了“全国汽车标准委员会智能网联分技术委员会”以多方参与的方式,为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制定相关的标准,以推动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此外,无人驾驶领域汽车厂商和科技公司已纷至沓来。无论是国际主流汽车企业通用、福特、大众丰田;还是国内自主品牌企业。

除了沃尔沃将在两三年内推出自动驾驶量产车,福特汽车CEO马克·菲尔兹(Mark Fields)此前证实,该公司将在2021年之前部署其首辆无人驾驶汽车。

自主品牌企业长安无人驾驶汽车已于今年4月上路;北汽无人驾驶车已亮相北京车展;上汽未来10年实现全环境自动驾驶;长城“十三五”末将推出高速公路自动驾驶车。

另外,进入无人驾驶阵营的还有互联网企业,如google、百度都推出了自己的无人驾驶车。

而在我国,国内首个国家级智能网联汽车(上海)试点示范区封闭测试区(下称“封闭测试区”)已经于今年6月启动,该封闭测试区就是为车企模拟无人驾驶环境,目前已经可以针对中国道路状况,设置了100种复杂道路状况进行测试。

“第四级”受软硬件双重制约

不过,中国瑞典交通安全研究中心总监陈超卓认为,车企如火如荼的无人驾驶计划能否如约实现还是悬念。“无人驾驶除了技术的成熟,还受道路状况、行人素质等一系列因素的制约,而中国的道路状况相对而言非常复杂。”陈超卓表示。

“无人驾驶分为四个阶段,其中0级是完全人力驾驶,而四级则是真正实现无人驾驶。”陈超卓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而以目前进入封闭测试区接近20款车为例,除了沃尔沃XC90是量产车,并且已经实现二级自动驾驶,包括上海机动车检测中心的途安、凌渡;清华大学的长安CS75;同济大学和上汽集团的荣威e50和MG AS21;通用中国的凯迪拉克ATS-L、雪佛兰Volt等大部分仍停留在各类智能辅助驾驶系统、主动安全辅助系统等与无人驾驶相关的技术的测试上。除了技术瓶颈,无人驾驶还要法规标准能否跟上,以及运行中的软件上要求。

分享到:

合作机构: ofweek锂电网 | 电池在线网 | 亚太电池展 | 巨典展览 | 德泰中研 | 振威展览 | 亚化咨询 | 知行锂电 | 高工锂电 | 深圳市电源技术学会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免责声明 | 人才招聘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锂电网(li-b.cn) | 粤ICP备18158530号


扫码关注微信
获取更多商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