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锂电网(li-b.cn),锂电产业链服务全平台!
2024年12月24日   星期二    |  广告单价 |  锂电资讯
首页 > 资讯 > 分析 > 李万里:中国“特斯拉们”崭露头角 需要扶持

李万里:中国“特斯拉们”崭露头角 需要扶持

来源: | 作者:admin | 分类:分析 | 时间:2016-09-25 | 浏览:4893
文章顶部
摘要:在中国一些已经具备特斯拉特质的中国企业已经开始崭露头角,需要持续的观察和扶持。

2013年上半年,国产汽车产销规模首次双双跃过千万“量级”,呈现“逆市上扬”。作为中国汽车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进口汽车市场在达到“百万量级” 市场规模后,对市场需求的期望过高,出现供需不平衡局面,整个行业也呈现库存压力犹存、需求放缓、结构调整、竞争加剧的局面。

如何适应新的市场新形势?如何共担行业责任、谋求有序发展,在政府的支持下推动厂家、经销商、消费者等多方共建中国进口汽车市场未来新秩序?这是行业内外人士共同关注的话题。以“共担责任与有序发展”为主题由中国机械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主办,国机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中国进口汽车贸易有限公司承办的第十届中国进口汽车高层论坛12月7日在北京举行,从多个角度对中国进口汽车市场进行探讨。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李万里在演讲中提到,因为特斯拉的形式今后也未必能成功,当然同样是在美国的环境下,在这样一个创新的氛围中,风险仍然是巨大的。在中国一些已经具备特斯拉特质的中国企业已经开始崭露头角,需要持续的观察和扶持。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李万里

以下为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李万里的演讲实录:

尊敬的各位嘉宾大家下午好。今年是恰逢中国汽车产业发展60年,改革开放35年之际,我想就中国汽车产业取得的辉煌成果和当下世界汽车产业的发展趋势,以及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对促进我国汽车产业发展创新等方面提出一些观点,与大家交流,并请各位批评指正。

第一个方面是关于改革开放35年汽车产业的辉煌成就。

汽车产业的6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35年,中国汽车产业取得了极其辉煌的成就。概括起来至少有10个方面的基本成就:

1、依靠产业政策,实现产业的重大转型和升级,成为国家的支柱产业。中国汽车工业在改革开放的30余年中发布并实施了1994年版和2004年版两个产业政策,实践证明,承受住加入WTO后的全面开放的环境,和国家持续高强度发展的考验,中国汽车工业实现了产业政策设计的多元化目标,完成了从无到有、从乱到治、从小到大多次重大转型和升级的过程,有利支撑了国家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基本建成成为国家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2、汽车消费的持续拉动为满足城乡居民消费升级提供了坚实的保障。目前形成的市场所需求的绝大多数各类汽车产品都能够在国内制造并且供给的局面,整车的进口数量一直在国内市场10%以下的水平。无论是数量还是金额,都在产业安全的范围之内,改善了长期以来供给不足的状况,并为不断满足城乡居民消费升级提供了监视的保障。

3、坚持对外开放加快了中国汽车产业现代化的进程。改革开放初期由于汽车产业不能为国家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有效的供给,成为约束国家发展的短版,国家将汽车工业作为对外开放和国际合作的先进产业,从1984年起通过引进技术、合资合作的方式先后批准了一批中外合资的汽车企业,迅速填补了我国在轿车及重型车、轻型车、微型车等方面的空白,并通过实行优惠的税务政策,加强汽车零部件产业化基础。实践证明中央加快开放的方式,加快了中国汽车产业现代化的进程。

4、对相关工业产业的带动全面提升了我国制造业的水平。

5、对社会经济上下游的牵引催生了服务贸易领域的升级。

6、各种所有制企业的进入增强了产业活力,并为探索自主发展模式奠定了坚定的基础。1998年之后自加入WTO之前,当时国家主管部门先后批准了一批不同所有制的轿车企业,自主品牌轿车比例逐渐提升,轿车价格一路下降。我国汽车中国品牌不仅继续保持了在商用车领域的市场主导地位,在以轿车为代表的乘用车领域里面也取得了明显的成绩。2003年始,中国品牌轿车的市场占有率只有17%,金融危机后借助国家的优惠政策占有率一度升到30%,即使2011年优惠政策推脱,中国品牌轿车的市场占有率也基本稳定在27%左右的水平上。证明中国品牌逐渐被消费者认识、认知和认可。

7、传统汽车节能减排效果明显。

8、新能源汽车产业化经受住考验。

9、拓展国际市场,加快了汽车及各相关产业“走出去”的进程。我国汽车出口量逐渐提高,2012年首次突破100万辆,今年增幅虽然有所下降,但仍保持着平稳的态势。

10、准入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通过提高投资和准入门槛,制定退出机制,规范了生产秩序,有效抑制了盲目投资,促进了行业的良性竞争。

第二个方面介绍一下全球汽车产业发展的新趋势。

全世界第一辆汽车诞生距今127年,在世界汽车发展的过程当中,世界汽车产业出现过四次重心转移,每一次都与技术创新和生产组织方式的创新紧密相关,并取得了产业规模创新性的突破,第一次从欧洲转到美国形成了汽车产业规模化的生产模式。第二次是从美国转到欧洲,实现了产品大众化的趋势,第三次是从欧洲转到日本,出现了精益化的生产方式,第四次从日韩转到发展中国家,形成了全球化布局的产业特征。

当前汽车产业发展趋势我为大家总结了七个方面:

1、跨国公司的生产重心进一步向新兴市场转移。在发达国家市场的饱和以及世界汽车行业竞争加剧的背景下,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快速增长,汽车消费市场的规模迅速扩大,并使世界各大公司制造商将整车和零部件的生产转移到发展中国家。从整车出口向技术输出转变,以降低生产成本,其中整车以合资等两种方式为主,零部件合资或者控股。对外投资企业以技术控制为主采取本地化采购、生产、销售的策略。

2、跨国汽车公司之间通过战略联盟实现优势互补。随着世界汽车行业竞争进一步加剧,国外汽车公司为了应对挑战,进一步加快了战略联盟的步伐,通过技术合作等方式实现技术共享、成本降低,继早期的雷诺日产、福特马自达之后,大众与铃木等相继达成战略联盟,特别是新能源汽车领域,整车企业之间,整车与零部件、与电力公司各个企业之间的战略联盟例子越来越多。

3、跨国公司加强在全国市场的资源配置和优化。目前全球主要汽车制造商均开始在全球范围内推出,以适应各地区不同的经营环境和市场需求,产业链中主要环节不再局限于一国的地理范围,日趋立足于全球平台。伴随着汽车产业的全球化,整车装备与零部件企业之间呈现分离趋势,零部件的跨国公司越来越多,零部件企业与整车装备企业之间以合同为纽带的网络形组织结构日趋明显。各大公司为提高国际竞争力纷纷改革供应体制,按所需零部件的性质、性能、质量、价格实行全球采购,最大限度利用全球化的资源以降低成本。

4、新能源汽车将成为未来汽车市场需求的发展方向。当前,能源和环保问题日益研究,欧、美、日等国纷纷制定了严格的汽车排放和油耗限制。跨国公司加紧了研发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纯电动汽车、燃料电池汽车等新型的新能源汽车。各国政府也将新能源汽车作为战略性的新兴产业之一给予重点扶持,给予相应的财政补贴等激励政策。从目前趋势看,2020年以后传统汽车柴油车需求总量将逐渐减少,混合动力及纯电动汽车将逐渐增加。为了满足节能减排的要求,新能源汽车将成为未来汽车市场需求发展的方向。

这张图是国际能源署的一张图,到2050年,将从目前的以传统燃料为主,之后会出现以混合动力和替代能源为先导,发展成为传统燃料替代能源混合动力、纯电动汽车、燃料电池汽车并举的局面。到2050年,在世界汽车保有量当中,这个灰色最底下的部分传统汽车比例将会越来越小,形成插电式混合动力和纯电动汽车以及混合动力汽车为主导的局面。

5、消费者对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的要求更加多样化。近年来新兴市场中汽车消费快速发展,保有量逐年提高,汽车已经不是新兴的消费品,消费者对汽车产品的质量、售后服务以及网络等要求也在提高。新兴市场各国气侯、路况均有很大差别,消费者驾驶习惯也不同,因此汽车产品在质量、性能上需满足不同的气侯、路况条件。此外,很多新兴市场中二手车的销售比较发达,配件更换等方面的需求量更大。随着消费者对汽车产品的售前、售中和售后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以服务为主的经济形态将成为一种主流。

一些专家认为,随着互联网、物联网和电子商务的兴起,经济形态也将从农业经济、工业经济和服务经济之后向企业经济的形态发展。汽车产业一定会在体验经济当中孕育发展,成为最活跃、最充分的一种表现形式。

6、技术的发展呈现四大趋势,当然最传统的安全、环保、节能仍是技术发展的主要趋势。另一个新的趋势是大幅度的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会成为一种可能,会成为一种新的技术趋势。付于武会长最近访问了日本,他介绍了日本一些汽车公司已经提出了降低三个50%的指标,哪三个方面呢?重量降低50%,工厂占地面积降低50%,排放降低50%。在这样三个降低50%的情况下,生产价格在5万元左右,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注意的趋势,付于武会长在多次场合也介绍了这个情况,我也觉得这是发展的新的趋势。

7、在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汽车产业有可能成为推动人类社会经济、政治、文化领域变革,影响人类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一个重要载体。人类近现代的发展史经历了蒸汽机时代、电力时代的广泛应用时代,引发了两次巨大的工业革命。20世纪40、50年代,以原子能技术、航天技术、电子计算机,包括人工合成材料、电子生物技术、遗传技术等一系列高技术领域都取得了重大的突破。以这些重大突破为标志,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态势如火如荼,不断的深入,是在人类文明史上又一次重大的飞跃。这次科技革命不仅极大的推动了人们社会、经济、文化领域的重大变革,而且也影响了人类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使人类社会生活和人的现代化向更高的境界发展。

在汽车领域,传统技术的创新方兴未艾,新的技术也不断涌现,技术升级、资源竞争、贸易保护进一步强化的同时,制造业回归已经成为美、欧、日等国的国策。新一轮工业革命正在兴起,以汽车产品为主要载体的新的技术升级局面也会呼之欲出。会出现汽车动力的多样化、智能化的发展趋势,变成了汽车本身发展的特点。这还没有结束,在动力多样化、智能化的汽车之后,还要与智能交通、智能电网和智能城市深度融合,而且这种趋势在不断的加快。许多有识之士预言,在全新的社会经济框架下,一种与以往截然不同的生活形态和思维方式即将展现在人们的眼前。我们看欧洲、日本节能示范的方式都展示了不仅仅是科技的创新,更多的是显示在智能交通、智能电网、智能城市的新格局下,新一代汽车产品在其中综合的能力。

美国通用公司预言,到2030年,汽车将主要以电驱动为主,具有更具社会化和个性化的功能,无人驾驶技术的应用将成为常态。汽车产品的私人属性将大大的弱化,这一前景是出于我们当今时代的人们无法想象的。

以上的推断并非空穴来风,汽车产业在传统技术方面的进步突飞猛进,革命性的变化已初现端倪。长期以来新能源汽车发展受到各方面的制约,一是受到关键核心技术的约束,目前在电池、电动驱动电机以及零部件的控制技术,整车的控制策略等技术尚处于发展的阶段,尤其是动力电池技术的突破性飞跃还有待时日。二是传统能源枯竭的警钟虽然不时的响起,但不断探取石油天然气的储量,人们研究依赖传统的能源。三是传统汽车产业自身也自觉或不自觉的对新能源的方式掣肘,新能源汽车市场的进程依然缓慢。

但是最近几年的情况有所改变,一个出生于南非18岁就从加拿大移民到美国的一个美国第一代移民,今年才42岁,叫马斯克,以他奇思妙想的狂想和持续的激情,正在改变着传统汽车领域。他的创新是涉猎各个方面的,从电子支付工具、太阳能充电站、私人航天、电动汽车、超高速的广告列车到火星移民计划,挑战着第三次工业革命领域的几乎所有领域,无所不包。

2013年的第一季度他已经盈利了,并且成为同期北美电动车销量的冠军。最近有消息说已打入了香港市场,还听说已经在中国设立了机构,股票价格一路飙升,最近又掉下来了,因为着了三次火,股票又掉下来了,当然电动汽车着火是每家都有的事。

所以这个特斯拉现象出现在美国不是偶然,有以下几个背景:

1、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大多数都是在美国积淀,开发结果的。

2、美国政府倡导新能源发展战略,广泛使用廉价清洁的新能源已经成为再工业化战略的基础,成本优势将进一步凸显。

3、回归实体经济的迫切预期。

4、美国自由开放的环境。

5、管理制度宽进严出。

6、资本运作模式和融资理念、方式迥然不同。马斯克在他的创业过程当中屡战屡败、屡败屡战,他竟然有六次的融资机会,竟然可以得到各方面资金的支持,这在其他地区是很难出现的现象。

7、经济形态已经从服务经济转向体验经济。所以马斯克近乎疯狂的想法、行为,能够创造出今天的一切,已经成为继乔布斯之后一个美国的标志。

当然,同时我们也看特斯拉的产品定位是在高端跑车,今后将会在SUV和更加大众化的产品扩展。当他的产品价位低于4万美元的时候,他的规模、生产方式、销售方式和服务方式是不是能够继续保持在高端电动跑车的模式上面,为高端人群,特定的客户服务,值得观察。

因为特斯拉的形式今后也未必能成功,当然同样是在美国的环境下,在这样一个创新的氛围中,风险仍然是巨大的。另外还有一个叫做菲斯科的公司,也是能源公司,最近宣布破产了。

最近大家在讨论特斯拉的持续发酵能否深刻影响现有的世界汽车产业的格局,甚至会不会出现汽车产业的第五次转移,需要持续的跟进观察。

第三个方面,关于加快中国汽车产业持续创新的思考。改革开放35年来,汽车产业的高速发展依托于中国日益成熟的市场化的基础,并主要依靠两个动力,一个动力是外生机制的动力,其中有三个红利,第一个是三个红利,市场要素红利、环球化红利。国家出于可持续发展的需求,在2001年进入WTO的时候,就将尚未成长壮大的中国汽车产业放到了WTO机制下,经受充分开放环境下的严峻考验。

目前优势已经明显减弱,同时能源环境和交通设施的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的三大结构性矛盾日益凸显,汽车产业面临的种种结构性的矛盾已经从产业内部为主,延伸到内外兼有,并以外部为主的局面。

在全世界产业发展的历程中,我们前面讲有四次产业转移,陆续出现了美国、欧洲、日本、韩国等汽车强国,在第四次转移的过程当中中国能否抓住机遇从大变强是中国汽车人多年追逐的梦想。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现在看仅靠外生变量的模式已经走到了极致,同时国际环境与国际规则的大调整,新一轮机制再次起来,中国汽车产业必须在这种环境下寻找新的出路。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若干问题的重大决定,为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指明了改革方向。汽车企业要在市场环境中增加内生机制,政府要转变思维、转变职能,为推动持续创新创造良好的环境,使市场发挥更好的决定性作用,更好的发挥政府的作用。

根据三中全会的改革方向,中国汽车产业要建立起具有足够内生活力的创新机制,至少要在以下几个方面有所突破:

一、组织国家工程要注重目标,开放过程。硬性的规定、具体的记录技术路线将约束企业的创新活动,我们观察最近两年的德国和日本新汽车计划,德国叫做国家电动车平台计划,日本叫做新一代汽车的战略,都不排除除电动车之外的任何技术路线。

二、发挥国家体制优势,集中解决共性技术和基础性难题。我们观察,整车企业实际上已经完成了引进消化再吸收的过程,已经逐渐向继承创新的新层次发展、转变。依靠整车企业内生动力就有可能在这方面突破技术瓶颈。零部件企业是汽车产业的基础,仅从其制造环境的价值比重零部件就占了70%以上,但是由于零部件企业一般的体量较小,目前的实力不足以仅靠自身的能力提高,况且零部件的创新现在主要集中在原始创新的水平之上。

因此,这样的环境就需要发挥国家体制的优势,集中力量办大事,鼓励以战略联盟的方式集中力量解决共性的技术和基础性难题。比如汽车工业协会打的轻量化的联盟,我们汽车工业协会现在也在想搞一个关于动力电池的联盟,也是这样的尝试。

三、调整示范方向。我国示范运营目标有25个城市,我们关注的重点主要是车辆制造本身以及参与示范车辆的数量。美国、日本、德国则更加关注要解决多样性的能源和智能化的汽车,有没有可能与智能电网、智能交通和智能城市进行深度融合。日本和德国示范的范围很小,但是题目却很大。国际汽车强国关注的不是近期,不是单纯的产业,而是整个社会 形态在汽车的这一次改变当中有没有一个良好的平台,带动整个社会形态的转变是关注的长期的目标。

四、改变补贴的方式,我们现在的新技术的补贴都直接补给企业,我们要是把优惠的政策从补贴给生产企业改为对消费者的直接补贴,会带来什么好处呢?这样就可以把节能和新能源汽车的知情权、选择权交给消费者,有利于按市场的规律优胜劣汰,不好就不买,卖不出去也不能给补贴,原来是卖不出去做出来就给补贴。同时也有利于打破地方垄断,促进无障碍大市场的形成和新技术、新能源技术的普及和推广。

五、加快企业准入进度的市场化进程,不一定要延续一定要政府批准的过程,当然我这个过程和经历过程当中主要是干这个事。那么历史证明政府管理体制的改革开放每一次在重大的关头都有不俗的表现,比如说当年吉利进入市场,他就是带着一个客车的帽子进入的轿车市场。面对当今的难题,我们认为也一定有足够的智慧能够提出妥当的解决方案。

据我观察,在中国一些已经具备特斯拉特质的中国企业已经开始崭露头角,所以需要我们持续的观察和扶持。

六、深入对外开放,通过广泛的国际交流,增加经验,积累知识,加快集中创新,引进消化再创新的机制的形成。

七、从低端入手,争取突破机制体制的瓶颈。美国特斯拉闯入汽车企业是从高端入手的,高级跑车,根据中国的国情,我们从高端跑车入手可能没人会买,中国的高端消费者没有那么强的环保意识,中国恰恰应该从低端入手。应该看到近十多年来,这种自下而上自发形成的一浪又一浪的绿色出行的解决方案层出不穷,电动自行车、电动摩托车,现在又出现了一个短途的电动汽车,北京的城里现在又出现了很多老年人代步车,已经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市场规模。据外国专家家说这在全球范围内都是极其罕见的现象,因此要规范引导自发的市场成为自觉的市场,要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汽车动力多元化的到。

我们相信中国是一个具有可持续增长实力的国家,中国汽车产业也具有由大到强的雄厚基础。

各位嘉宾,在中央改革若干问题重大决定的指引下,中国汽车产业一定能够依靠内生增长动力迈向新的辉煌,谢谢大家!

锂电池产业链企业推广,锂电网(li-b.cn)欢迎投稿。
分享到:

合作机构: ofweek锂电网 | 电池在线网 | 亚太电池展 | 巨典展览 | 德泰中研 | 振威展览 | 亚化咨询 | 知行锂电 | 高工锂电 | 深圳市电源技术学会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免责声明 | 人才招聘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锂电网(li-b.cn) | 粤ICP备18158530号


扫码关注微信
获取更多商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