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锂电网(li-b.cn),锂电产业链服务全平台!
2025年05月01日   星期四    |  广告单价 |  锂电资讯
首页 > 资讯 > 新闻 > 李书福:吉利在国际化中“偷”学技术(图)

李书福:吉利在国际化中“偷”学技术(图)

来源: | 作者:admin | 分类:新闻 | 时间:2016-09-23 | 浏览:6938
文章顶部
摘要:李书福高中毕业后,怀揣120元换来的“海鸥”牌照相机开始了被称作“野照相”的生意,就是走街窜巷给人拍照,一年后挣来了2000多元。后来李书福用这笔钱开了照相馆,然后又发现了显影液

李书福高中毕业后,怀揣120元换来的“海鸥”牌照相机开始了被称作“野照相”的生意,就是走街窜巷给人拍照,一年后挣来了2000多元。后来李书福用这笔钱开了照相馆,然后又发现了显影液中可以提炼出银,挣得人生第一桶金。尽管取得了不错的收益,但今天李书福仍不愿多提为人照相这段经历。

这一年,张瑞敏当上了海尔的厂长,柳传志当上了联想前身的副总经理,年广久雇了103个人炒他的“傻子瓜子”,这成了他第二次入狱的罪状。

这一年,李书福联合自家的三个兄弟,成立了冰箱配件厂,到1986年转而生产冰箱,产值达到了四五千万,在当地很有名气。

1986年开始,轻工业部已开始为大型国有企业“保驾护航”,对家电行业进行以“定点生产”为核心的下马工程,其核心就是削减除了中央和地方政府直接投资外的生产厂家,到了1989年,李书福的冰箱厂开不下去了,他只好把这个厂上交政府,自己去深圳上他一直没上的大学。

90年代初,李书福试图去海南赚房地产投机的钱,结果亏了几千万,从海南回来后,李书福用一句简单的话总结自己:“我只能做实业”

90年代,军人家庭出生的唐锦生发明了全塑汽车,李书福买来一辆,他日后造汽车的根源,应该就在这辆由中国人制造的中华牌轿车上,对此,李书福的说法是:从买了第一辆车以后,就想造汽车了。”

李书福造车,从摩托起家,七个月的闭门仿制后,他造出了摩托车,然后愣头愣脑地跑到机械部摩托车处,问:“我们想生产摩托车,是不是你这里批的?”官员盯着他问:“你知不知道国家产业政策?”,他老老实实回答:“看见报纸上登了”,官员再开口:“看见不就行了,你还跑来干嘛”

李书福刚开始决定要造汽车时,不仅饱受外界质疑,甚至连跟他合伙的自家兄弟也不赞成,李书福一气之下,说汽车就是“四个轮子加一个沙发”,这在当时引来了嘲笑一片。

李书福开始造汽车时,尚未得到国家有关部门的批准,但得到了时任浙江省副省长叶荣宝的支持,叶荣宝后来为吉利汽车取得合法身份上下奔走,成为吉利车的护法天使。这种支持背后,折射出浙江作为一个大省的造车冲动。

2001年应该是吉利发展的里程碑,李书福年前在深渊,年底在高峰,12月26日,国家经贸委第七批汽车公告上,美日(MR7130)榜上有名,且前面清晰地标着:轿车。拿到牌照的李书福迅速受到了银行的追捧, 2003年,光大银行和上海银行给吉利联合贷款十亿元,吉利进入了高速发展时期,迅速成为国内汽车企业“3+6”主流格局的成员之一,2005年5月10日,吉利在香港上市。

1999年前的李书福,游走在政策红线边缘,是在钢丝上行走,但他赌对了市场节奏——中国经济的发展使这个国家在世纪之交会有大量汽车需求出现;赌对了政府态度——国家会支持民族工业的发展,也赌对了消费者心态——人们买车更多是为了用,所以便宜汽车总是有人要。

2000年美国几大汽车巨头如日中天,他在某汽车论坛上“大放厥词”:“通用、福特迟早要关门!”气得几个跨国公司代表中途退场。有 时候他也确实会把自己搞得像个笑话:有一次他在一个内部聚会上说,吉利研发出了一款发动机,可以将油耗降低到近乎“永动机”的匪夷所思之地。在场的每个 人,当中有不少工商业巨子,都一脸严肃地盯着他看,认真聆听着他。聚会结束后,有人说:“大嘴。”

李书福在引进人才上不懈坚持,同时也给了这些空降的高管们很大空间,吉利经管会的会议往往形同战场。“我刚到吉利的时候,觉得他们不像其它企业,他们怎么这么直白啊,太坦率了。人和人之间好像不怕得罪人。”副总裁张爱群说。在加入吉利之前,她曾在神龙汽车、奇瑞汽车等多家公司工作。

相比其他企业家在意自身的国际形象,李书福对待国外媒体的态度算得上“傲慢”。几年前,一家美国电视台摄影师要李书福 摆几个镜头,打开车门上下两番,他面露不耐烦之色,拒绝了合作;而当另一家德国媒体问他,中国民营企业面临的难题是什么,他竟不客气地回答,“不告诉 你”。

李书福有一子一女,其子李星星在吉利公司的一次认购中浮出水面,那次收购被认为是李书福为儿子接班打前哨。李书福出生于1963年,白手起家创办了吉利集团,而今已至耳顺之年,未来公司接班人或将成为公司考虑的重要问题。此外,李书福嫁女也一度成为网友热议的焦点,李书福之女李艺并未进入家族企业工作,目前是上海三煦投资管理公司副总经理。

入市之后,吉利的竞争者是夏利、英格尔和奥拓。从1997年开始,各地的汽车交易市场上私人购车比率月月上升,吉利豪情上市后,一直以4万多的价格占领着“中国最便宜的轿车”这样一个有号召力的地位,夏利为了挽回市场地位,和吉利打响了价格战,几番降价下来,吉利的价格被定在了2.99万,这是中国汽车史上的最低价,利润空间几乎被挤压殆尽,李书福尝到了低价定位的苦涩滋味。

痛定思痛,李书福做出了让吉利转型的决定,不再走单一低价路线。2007年开始,他主导吉利开始了多品牌战略转型,到今天,吉利旗下平行运作的品牌包括帝豪、全球鹰和英伦。

在吉利汽车早期,李书福拿不到许可证,就融不到资,只有向民间银行贷款,为了解决资金问题,他推行“老板工程”,让资金持有者加盟吉利,合伙办子公司分厂,这为公司产权留下了隐患,在吉利壮大之后,他的兄弟以各地子公司产权为筹码,和他打起了官司。

2012年,在吉利谋求转型的这一年,李书福与美国福特汽车在瑞典哥德堡正式签署收购沃尔沃的协议。吉利以18亿美元获得沃尔沃轿车公司100%的股权以及相关资产。巨大的光环之下,李书福的人生遭遇最广泛的质疑。沃尔沃的股东们和工会疑惑这个走路像个将军一样的小个子中国人能给他们带来什么。

这回,“狂人”李书福表现得很谦虚:“今后还是要依靠沃尔沃的团队,他们的职业化水平比我们高很多。”一旦收购成功,“沃尔沃仍将是原来的沃尔沃,吉利仍是吉利,除了老板换成了李书福”。

十年前,正高速发展的吉利集团急需人才,但那时候也碰上中国汽车工业起飞的时期,与汽车相关的人才成了紧俏商品,吉利集团竞争不过那些实力雄厚的合资企 业,总招聘不到适合的人才。于是,李书福生气了,心想既然人才都给列强抢走了,不甘心要别人挑剩的,一拍大腿作了个决定——自己制造人才!在这样的背景 下,吉利大学成立了。

李书福也许趟过了不少险滩,在他之前,人称“狂人”的仰融说过一句话:“搞汽车是有很多困难。上天不会给你机会。搞汽车就是走上一条不归路!”。

纵看李书福的奋斗至今,最悲壮也是最惊险的,不过是为了挣扎着迈入行业垄断设置的门槛,为了在波谲云诡的政商环境下求得一隅。李书福背后,中箭落马者,机关算尽者,衮衮诸公,不得不让人赞同张维迎的结论,中国有着世界上最昂贵的企业家制度。

一直以来,吉利汽车掌门人李书福的国际化思路都是格外清晰, “通过与国际企业的合作,尽最大可能利用、整合全球资源,用好人家现成的经验、技术,为中国汽车工业发展提供服务和帮助。”

这是吉利在做的一件事情,这是吉利在走的一条路。

吉利沃尔沃不会共用平台

谈及吉利国际化,不得不提的就是沃尔沃的技术,吉利到底能不能共享?这是李书福在公众场合频繁被问及的问题,今年出席上海车展时也不会例外。

今年2月份,吉利宣布,将在沃尔沃总部瑞典哥德堡设立欧洲研发中心,整合旗下沃尔沃汽车和吉利汽车的优势资源,全力打造新一代中级车模块化架构及相关部件。李书福介绍说,未来吉利和沃尔沃将一起生产小型汽车,吉利从中分享沃尔沃的先进技术,预计新车型将于2016年投入生产。

“模块化生产”的好处是降低研发、配套、生产成本,缩短组装时间,增加一个汽车品牌各车型的零部件共享能力。“沃尔沃的SPA平台就是模块化生产,这个平台负责生产沃尔沃的所有车型。而吉利不会与沃尔沃共用SPA平台,因为SPA平台适合生产较大一点的车,如沃尔沃S60级别以上车型,若运用SPA平台造小车型,成本会很大”,李书福表示。

他透露,目前吉利和沃尔沃在共同开发一个区别于SPA的新平台,名为CMA。CMA成功之后,沃尔沃可用它生产S60级别以下的小型车,从而进一步丰富沃尔沃的产品线,与SPA平台车型形成互补;对于吉利来说,可通过CMA进行模块化生产,与沃尔沃一起造小型车,“吉利现在不需要在大型车方面开发很多产品,现有的几款车型已经足够了,未来吉利的研发费用占销售额的比例仍将保持在6%不变。”

车展新车诠释国际化成就

今年上海车展,吉利携KC概念车和帝豪EC7电动车同时亮相。KC概念车由吉利造型设计副总裁彼得·霍布里和设计总监马征鲲担纲、由吉利国际化设计团队在融合国际造型理念和中国特有审美需求基础上设计而成。

EC7电动车则具备电驱动技术,设计有中里程(约165km)和长里程(约250km)两套电池组合。如果需要,它能依靠150KW电机实现加速性百公里加速小于7秒和超过 200公里/小时的最高车速。另外,EC7还可以实现30分钟内充电达到80%,实现100%充电也只需要不到4个小时。

预计2014年第一季度EC7电动车逐步投放市场,第一年销售3000辆,到2016年年销售或达到3万辆。“中国目前缺乏一款真正意义上量产的电动汽车,所以EC7的全球上市首先要满足中国市场的需要”,李书福谈到,至于EC7电动车会不会在其他国家出售,那要看各国对电动车市场的培育和政策要求。

我们无法否认, KC概念车和帝豪EC7这两款融合国际流行趋势、具有世界先进技术水平的车型再一次诠释了近年来李书福在融合国际先进技术资源、打造吉利新品质进程中所取得的成就和突破。

吉利早已进军欧美市场

2012年绝对是吉利国际化加速快跑的一年。去年12月吉利汽车出口超过11,000台,去年全年海外销售以100,300台的成绩完美收官。

以帝豪EC7、EC7-RV和EC8车型为代表的帝豪品牌2012年累计出口突破40,000台,占出口总量的40%,同比实现翻倍增长。其中帝豪EC7销售超过3万台,同比增长超过500%,其品质和品牌在海外市场得到高度认可。

2013年,将是吉利汽车海外再发力的一年。据悉,今年吉利汽车将加大埃及、伊朗、阿尔及利亚等市场的开拓力度,加快在这些市场上的新产品推出步伐。将现有的俄罗斯、乌克兰、伊拉克和沙特四大重点市场升级为七大市场,并确保埃及、伊朗、白俄罗斯等三大重点CKD项目的实施,实现全面辐射北非、中亚、东欧等市场的格局。

当被问及今年会否进军欧美市场时,李书福的回答略显“高傲”,“事实上我们早就进军欧洲了”,他说,伦敦出租车就是吉利生产的,虽然一年仅有几千辆,但是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吉利已经进军东欧国家了。吉利全资拥有伦敦出租车制造公司之后,未来还要对这个产品进行技术和轻量化改造,提高排放标准,运用节能技术等。

在李书福看来,一个汽车品牌的建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品质和技术赶超发达国家是很容易就能做到的,比如建一个很漂亮的工厂,引进一套很先进的设备等等,但是具备这些并不代表品牌超越了人家。“品牌的建立是一个积累、积攒的过程,要很辛苦地去做这件事情,品牌才能够一天一天地成长起来”。

分享到:

合作机构: ofweek锂电网 | 电池在线网 | 亚太电池展 | 巨典展览 | 德泰中研 | 振威展览 | 亚化咨询 | 知行锂电 | 高工锂电 | 深圳市电源技术学会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免责声明 | 人才招聘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锂电网(li-b.cn) | 粤ICP备18158530号


扫码关注微信
获取更多商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