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份,在政策的导引下,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单月达到9000多辆,增长超过七倍。众多传统汽车制造商杀入市场。电动汽车高速增长的环境有了雏形。企业惊呼,纯电动汽车的“临界点”终于来了。
而单月销售数据根本无法说明问题,“临界点”到底来了没有,还有多远?国内的发展水平是否真的达到了市场爆发的程度?下一步电动汽车该如何发力?《上游商业周刊》特此与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副总经理周舟、国家科技部863计划电动汽车重大科技专项特聘专家王秉刚一起探讨电动汽车的临界点与未来格局。
上游商业周刊:现在很多人都看到电动汽车发展前景广阔,但怎么才叫广阔?能否讲一下现在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政策支持以及环境?
周舟:在全球污染加剧,能源紧张的情况下,新能源汽车的研发,是每个国家都大力支持的。美国:奥巴马颁布了专门的法律;德国,联邦政府把发展新能源汽车作为一个重要的经济战略;日本将探索核动力汽车……中国自八五计划以来,也出台了许多促进新能源的政策,可以这样总结:抓规划;定标准;重补贴;多推广。这些政策的效益还是挺不错的。
目前中国主要有两个战略:一是转型战略,就是开发新能源;二是过渡战略,就是以现有的先进技术,降低汽车燃油的消耗率。而关于技术方面,中国则有“三纵三横”战略,重点在于支持新型发动机的研发和新能源的发展。同时,根据规划,中国将在2020年,建立起一个完善的电动汽车产业链。
王秉刚:现在还有很多问题都存在。首先车子品种数量都明显不足,不像传统汽车那么多品种与数量可供选择。第二就是性能来讲,也没到让大家满意的程度。第三个大问题是充电,完全没有很好的解决,充电难基本上没有解决。现在还是有很多需要,而且还真不止这些,这些只是目前比较明显比较大的问题。
所以事实上,政府鼓励要继续,企业肯定要比过去看到更加好的前景,所以企业投入上应该不会有太大的困难。然后主要是零部件体系要跟得上了,体系啊、产量啊、充电设施这些都要跟上。现在大家都在想办法怎么普及充电设施,有些地方有了,有些地方还没。就目前来说现在国内还没哪个城市能解决充电问题,解决得都不好。
上游商业周刊:是否政府可以出更多的资源来支持,比如道路资源、停车位等,设置电动车专用。这样会不会对电动车有比较大的帮助?
王秉刚:这个资源量是一定的,电动汽车是消费者是车主,传统燃油的汽车车主也是消费者。矛盾其实挺大的,两方消费者利益都要平衡,用电动汽车去抢占传统车的资源,这个问题不是好解决的。本身城市交通就比较拥堵,事实上就已经很难实施了。现在能给公交车让道就很难得了。哪还有道路。有这些想法其实是很好的,但是还是要看各自城市问题,一些交通就困难的城市是不可能了。所以我觉得这种想法不太适宜。
而且对企业来讲需要自己判断形势,开发汽车。时间到了再开发汽车肯定就不赶趟。不可能条件具备了再造车,这些就是需要企业的先决判断。比如有些企业现在都做得比较好,比亚迪啊、众泰啊、江淮啊都不错。有些企业就不行,政策出来了,产品还没有。
上游商业周刊:现在新能源汽车的市场是个什么水平?
周舟:新能源汽车的市场环境很好。全球去年新能源汽车的销售量为约170万辆。美国和日本是其中销量最多的两个国家。
王秉刚:我觉得现在距离市场爆发还有段距离,远没有达到临界点。因为大家看到九月份的销售量有比较明显的高峰,就判断市场来了。我觉得不会,而且可能还会很早。很多条件都没具备,况且这只是一个月情况,不能说明问题。这个月因为准备得也不充分,加上税收政策影响,可能卖的是好一点,这是正常的。但并不是说就是爆发的临界点来了。
上游商业周刊:现在卖得比较火热的有一些低速电动车或者小型电动车,在产品销售中来说,目前产品主要运用在哪些地方?
周舟:现在全球的产品应用比率都在上升,目前占有绝对优势的是美日韩,而中国目前做得不是很好,和这些国家还是有一定差距。但是中国新能源汽车在迅猛发展,预计2014年在中国销量可以突破5万辆,大部分将集中在东部。同时,中国对新能源汽车已经大力地进行了两轮推广,估计不久就会达到33万辆的销量。
王秉刚:低速电动车,铅酸电池的电动车是不符合国家标准的。这个车能生产必须还要有个证。一些道路行驶需要考虑到安全问题,需要看到法律批准。现在法律上还没有这块的批准,这样就上路了肯定是不行。安全肯定最重要,在地方有政策可以实施。
微型车这块的话,会成为纯电动汽车的主要车型。从现在销售情况看,也是这种车卖得最好。七八百公斤四个座位的,目前卖得最好。像特斯拉啊,满足的是另外特殊的市场需要。但不会成为主流产品,因为这个车太贵了。
锂电池产业链企业推广,锂电网(li-b.cn)欢迎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