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两年,作为分享经济代表的汽车分时租赁,逐渐走进人们的视线。在新能源汽车大范围推广的今天,分时租赁+新能源汽车的组合,也随之带来了更好的卖点——高效+环保。那么分时租赁+新能源汽车能带来多大改变,这其中的挑战和机遇又在哪里?为此,汽车商报采访了部分业内专家。
汽车商报:现在不少企业都在搞“新能源+分时租赁”的模式来推广新能源汽车,你认为这种模式有什么优势?
张君毅(罗兰贝格大中华区执行总监):目前,消费者对接受新能源汽车仍然存在很多顾虑,比如后续保值率等问题,而租赁服务正好可以打消消费者这种后顾之忧。可能未来就没有人自己买车了,都是需要时就租车。有统计显示,个人拥有的家庭轿车的使用时间每天也就2小时到3小时,剩下的大量时间空置,占据了城市的空间,提高车辆使用效率可以有效缓解拥堵,提高空间利用效率。
汽车商报:类似于易开租车的分时租赁模式面临什么问题?
张君毅:汽车租赁行业面临着诸多挑战,如法律规制的不完善、融资成本高、征信体系不完善等问题。汽车租赁服务行业的前期和经营过程中都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因此对汽车融资租赁企业的自有资金实力和融资能力要求较高。
另外,汽车行业融资租赁等服务的有关法规和配套政策不健全。分时租赁作为一个新兴行业,在其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会遇到一些新情况、新问题,这些问题按照原有法规和政策往往难以解决。
汽车商报:充电难是制约新能源汽车推广的问题之一,分时租赁如何解决这一问题?
张君毅:不管是分时租赁还是私人购买,充电桩的位置和数量都将成为消费者的主要考虑因素。归根结底,在新能源板块的竞争中,充电设施建设是企业进行一切产品推广手段的基础。唯有打下良好的基础,企业才能做好分时租赁业务,并最终将其产品推向私人购买市场。企业应该和车企以及政府共同合作加强充电桩建设。
汽车商报:中国的汽车共享与国外有什么不同?
张君毅:早期的最严格的汽车共享是美国的FlightCar模式,拼车、实行会员制,在一定范围内使用共享车型,即环保又便利。
但现在有很多轻资产的企业,为了抢夺市场去购车;平台也会提供司机通过融资租赁的方式购买新车,这些都变相增加了车队。同时企业通过补贴培养消费者行为,将原来一些公共交通的使用者转向了私家车。如此都违背了汽车共享降低城市拥堵情况、提升运营效率及降低碳排放的初衷。
汽车商报:对分时租赁行业发展有什么建议?
张君毅:新能源汽车分时租赁要想成功首先需要有足够大的客户基础,同时要做到随取随用、异地换车等便利性,分时租赁才能成功。现在做新能源汽车租赁的企业客户基数都比较小,网点也不够多。这样的情况下,租赁企业之间抱团取暖,共同把新能源汽车租赁这件事真正做起来。
另外,要努力拓宽汽车租赁业的融资渠道,引入社会资金进入分时租赁行业。建立完善的个人信用评估体系,将各商业银行和保险公司等积累的信用资料整合利用,建立起相互公开、透明、协调的信息系统。
国家科技部863计划电动汽车重大科技专项特聘专家 王秉刚
近两年,我国的新能源推广工作已取得显着成绩。最新发展方向即为社会资本开始进入,分时租赁的商业模式开始导入。这种新能源车的分时租赁模式意义在于,一方面,让新能源车的推广能够真正走进个人消费者的生活,另一方面,能够缓解紧张的交通资源。之所以分时租赁适合新能源车的推广,这也跟电动汽车的发展现状和充电设施建设的现状密不可分。这种租赁的方式也可以解决当前充电设施不足所带来的新能源车推广障碍的问题。所以,分时租赁是破解当前新能源车推广难题的重要手段之一。
北京市新能源汽车发展促进中心主任 牛近明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新能源汽车推广备受关注。这个过程中,新能源汽车租赁无疑将是新能源汽车进一步走向市场的主要环节。因为新能源汽车是一个全新的事物,新能源汽车作为国家战略发展的方向,初期可以先从公共交通做起,北京市2015年就计划至少推1000台电动公交、1000台电动出租车。但这些还不够,新能源汽车真正要发展起来还需要广大的私人消费市场的启动,新能源汽车租赁就是给消费者以较低成本体验新型交通工具的机会,从而慢慢地培养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使用习惯。
锂电池产业链企业推广,锂电网(li-b.cn)欢迎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