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容量衰减曲线
在循环测试中,以循环次数为横坐标、以每次放电容量为纵坐标,做出来的就是容量衰减曲线。下面是一个使用原始数据制作的容量衰减曲线:
细心的朋友会发现,循环测试中的原始数据往往会包含个别的、容量突然降低的点,这些点一般是由循环测试中的中断和接续、柜点读取数据异常等原因造成的。为了给客户一个良好的“视觉体验”,我们可以选择性的将这些异常数据点进行修饰:
当我们把低容异常点的数据改成正常的之后,曲线的形状就更容易让人接受了。当然小编要提醒大家的是,这种改动对专业度高的客户最好不要使用,因为他们是完全可以理解这类异常点的。
容量衰减曲线的纵坐标是容量,因此有利于客户评估自己产品在不同使用次数时的放电时间,但是却不合适我们对比容量不同电芯的循环差异,因此我们还需要下面一个曲线:
2、容量保持率曲线
以循环次数为横坐标,以容量保持率(本次放电容量/首次放电容量)为纵坐标,这样我们就得到了容量保持率曲线:
对同一个电芯而言,其容量保持率曲线与容量衰减曲线的形状是一样的。容量保持率曲线的主要价值是:对于容量不同的电芯,给予一个相同的初始状态(初始容量保持率皆为100%),以便于后续趋势的对比。
我们知道,电芯的容量应该是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加而持续衰减的,循环曲线也应该基本为一条持续向下的直线,但为什么一些循环曲线会出现不规则的、小幅度的上下波动呢?下面来看一组同时测试循环的电芯的容量保持率曲线:
从上图可见,两个电芯循环初期容量上升或下降的波动趋势基本一致,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加,趋势变得“差了半拍”,此时的原因是电芯间容量差异造成其循环到同一时间节点时、循环次数并不完全相同,如果同一时间的循环次数一致,则趋势依旧是合拍的。能够持续的让不同电芯拥有着相同的小幅容量波动上下节拍,原因也就只有测试温度变化这一点了。当然,只要循环容量波动不是非常明显,这种细微的循环曲线波动是没必要做特殊处理的。
一般情况下,我们提供给客户的循环曲线只要有容量衰减曲线及容量保持率曲线就够了,但是为了我们自己的分析,还需要做另外一种曲线:
3、充放电容量比曲线
以循环次数为横坐标,每次循环的充电容量/放电容量为纵坐标,就可以得到如下的充放电容量比曲线:
充放电容量比曲线一般是一条以1.00为平均值、上下随机分布的散点图,根据小编个人的经验,纵坐标上下限设定为0.97~1.03较为合适。
对于理想状态的电池而言,每一次的放电容量应该恰好等于上一次的充电容量,但是由于循环过程中的容量衰减及测试误差,充放电容量比曲线不会是一条恰好为1.00的直线,而会存在诸多散点。而通过对这些散点状态的观察,就可以更深入的分析电芯的循环状态。
本文介绍了三种循环曲线:容量衰减曲线、容量保持率曲线以及充放电容量比曲线,并说明了测试设备的中断及读数异常会造成容量曲线出现异常点,测试温度的变化会造成容量曲线的不规则上下波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