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媒称,电池被看作电动汽车的心脏,电池质量不仅决定了电动汽车的行驶距离,也决定了充电时间的长短,电池在一辆电动汽车中所占的价值高达40%。因此毫不奇怪,占领这一有利可图的市场的欲望非常大。
据德国《商报》2月7日报道,中国想在这一快速增长的市场扮演领导角色,而且速度之快超乎很多人想象,中国锂离子电池生产商今年希望通过低廉的价格为自己创造优势。中国高工产业研究公司在岁末年初之际宣称,2017年中国生产的电池组将降价35%至40%。
市场对这则消息迅速作出反应:日本和韩国电池厂家的股票应声下跌,即便对电动汽车产业先锋特斯拉公司来说这也不是一个好消息,毕竟特斯拉公司正和日本松下公司联合出资数十亿美元在美国内华达州的荒漠里建造全球最大的电池工厂。特斯拉公司创始人埃隆·马斯克一直声称,通过大规模生产会带来价格优势。现在他是否需要担忧自己的竞争优势呢?中国是否也正打算通过价格优势在继太阳能产业之后又要在电池工业占据霸主地位呢?
美国信息服务公司的电池专家亨宁·维希特认为,中国人恐怕不能像在太阳能产业中那样轻易得手。他说:“日本和韩国生产的电池在同等体积下可以储备更多电能。”而且与太阳能模块不同,对电动汽车电池来说重要的不仅是价格,而主要是质量。维希特解释说:“也就是说,中国生产的廉价电池未必能找得到买家。”特别是在安全性能方面,中国的厂家明显处于落后地位,因此老牌电池生产商迄今为止还没有陷入恐慌。不过有一点是清楚的,中国掀起的价格战推动了市场。维希特说:“所有电池厂家都必须对此作出反应,相应的降低自己的价格。”
报道称,迄今为止,西方汽车生产商几乎只从日本松下公司和韩国LG化学公司那里购买电池,购买合同是长期的。尽管如此,低估中国竞争对手仍是马虎大意之举,中国政府已经宣布电动汽车是一个战略市场。
报道称,中国想通过政府支持帮助本国公司提高世界排名,“中国制造2025”战略规定,到2020年在中国销售的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至少70%由中国生产商制造,5年后这一比例应该至少提高到80%。为此,北京想目标明确地加强自己的电池市场。工信部已经公布了可能会把韩国制造商生产的电池排挤出中国市场的新标准化要求。
行业分析家维希特确信:“如果出现了光伏产业那样的产能过剩,也将会出现类似的价格战。”中国已经成功地在几年之内通过打折价格把西方太阳能模块生产商挤出了市场。但罗兰贝格国际管理咨询有限公司的沃尔夫冈·伯恩哈德却认为,中国将不会在电池行业重复这一战略,“在中国看来,推动倾销没有意义”,中国政府毕竟制定了加强本国汽车工业的战略。伯恩哈德说,“因此它不太有兴趣让西方汽车制造商获得中国的廉价电池”,但他总体上也认为,到2020年电池价格将大幅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