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电网讯:作为新能源汽车的关键零部件,动力锂电池的关键技术、关键材料和产品研究取得了一系列进展,但其产业发展也正面临着种种难题。
在此背景下,由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重庆市铜梁区人民政府主办,两江新区招商集团、铜梁高新区管委会、铜梁区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铜梁区投资促进服务中心承办,重庆绅鹏实业开发有限公司、寻材问料®、新材料专业招商小组协办的“2018重庆市锂电产业发展资本峰会”于10月26日在重庆市铜梁区隆重召开。
此次峰会邀请到国内锂电行业资深专家、行业协会和125家相关企业负责人等300余人到场,围绕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趋势、动力锂电池技术研究进展、西南锂电产业发展机遇与挑战等话题进行深度探讨,共商锂电产业难题解决方案,促进锂电行业的发展与壮大。
“锂电技术是引领未来的战略新技术,锂电产业正在成为竞争的战略新领域,做大做强锂电产业就是抢占智能时代的先机。”中共重庆市铜梁区委书记唐小平在致辞中表示,作为本次峰会的东道主,铜梁在发展锂电新能源新材料产业方面拥有良好的区位优势、政策优势、产业优势和市场优势,铜梁正致力于发展环境,充分利用地处成渝城市群中心结点,距主城区40公里,距成都150公里,规划建设50平方公里国家高新区,着力打造重庆市新能源产业园、两江新区铜梁产业园、中车集团等一批中国知名企业相聚在铜梁,形成一区多园的发展产业。
峰会期间,金鑫电池、晟昊磁材、昶洧汽车等13个项目签约落地铜梁,涵盖了新能源、新材料、智能硬件等诸多领域,市场前景好、科技含量高、产业链条长、带动能力强,计划总投资约220亿元,其中投资10亿元及以上项目占7个。
在本次峰会上,重庆市新能源产业园、重庆两江新区铜梁产业园也正式授牌并落户铜梁高新区。
随后,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南大学、比亚迪、重庆长安、吉利集团、天齐锂业、湖南杉杉、微宏动力等高校科研机构的知名专家和企业代表等就新能源汽车未来发展趋势、锂电产业技术发展等行业焦点话题发表了精彩的主题演讲。
聚焦何处?锂电产业链上中下游畅所欲言
锂电池的生产离不开锂资源。中国有色金属协会锂业分会秘书长张江峰详细介绍了全球的锂资源概况、生产情况,同时也分析了锂的消费概况、市场价格与供需状况,以及新建项目等。
他表示,我国锂矿资源潜力大,资源查明率仅25.4%。2017年底国内基础锂盐产能约25万吨,其中碳酸锂产能为17.8万吨,氢氧化锂产能为5.4万吨。而其它国家的碳酸锂产能为14万吨,氢氧化锂产能为4万吨。
“咱们国家在建的锂盐加工项目正逐年增加,2018年下半年投产项目也在逐渐增多。正极材料扩产项目投资大,产能大,以三元材料为主,未来可能出现产能超10万的企业。”他最后强调,发展锂电一定要注重技术创新,提升产品质量。
关于锂电新能源材料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天齐锂业CTO周复博士做了报告。他表示,新能源产业短期内的发展趋势是:如何达到300Wh/kg,实现该目标最大的挑战是解决电池循环寿命和安全性的问题。要达到下一阶段400Wh/kg的目标则更难,备受期待的富锂锰基正极材料的产业化应用依然存在诸多阻碍。全固态电池和锂硫电池则都处在实验室阶段,要实现商用还有较多问题需要解决。
周复认为,电池回收是锂电市场发展的另一大趋势,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拆解、分离技术及设备水平落后,目前均为小型设备加工厂开发,技术单一且设备粗糙,正极材料回收率不高、纯度不高等。
传统锂电池存在安全性能短板,开发高安全性能的电池体系势在必行。而全固态电池作为一种很有潜力的新型电池体系,近年来备受瞩目。湖南杉杉主任工程师别晓非博士梳理分析了全固态电池的研发现状及未来趋势。
他表示,全固态电池在开发和研究上还存在固态电解质、锂金属负极、界面等方面的问题需要解决,但全固态锂电池是未来电池发展的重要方向已成为行业共识。
他分析道,“中国对全固态电池研发刚刚起步,目前研究主要集中于各高校研究所。”不过国内电池企业已经开始了对全固态电池的布局。湖南杉杉也在重点关注全固态电池正极材料方面问题,如降低固-固界面阻抗、改善循环、提升容量等,技术方面重点关注包覆和复合电极等技术创新。
终端用户一直希望电池能够快速充满电,但这也是锂电池在商业化中的一个痛点,微宏动力在快充领域已发展近12年。微宏动力市场总监宋寒在会上带来了题为《快充电、长寿命、高安全锂离子电池的技术进展与应用》的演讲。
宋寒指出,十年前民众认为快充对电池本身有损害,“但我们现在已经可以兼顾快充和长循环寿命了。”他介绍,微宏动力在锂电池上的研发主要集中在材料上,开发了不燃烧电解液和耐高温薄膜等。
他表示,2017年快充大巴约占我国整个新能源汽车大巴市场的11%,而英国一家巴士公司ADL曾对欧洲新能源公交市场做过统计,其2017年新能源公交有60%采用了快充模式。“相对来说,快充在欧洲更受到认可,这也是国内未来的一个趋势吧。”
整车需求是电池整个产业链开发和制造的源头,而电池的能量密度需求离不开好的材料。比亚迪新能源产业群副总经理沈晞表示,“材料产业是未来驱动锂电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不仅局限于常见的正、负极材料,隔膜材料等,如高强度合金等容易被大家忽视的材料,都可能在将来的锂电发展中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
部分业内人士认为,在后补贴时代,三元电池和磷酸铁锂电池将平分天下。沈晞则强调,现今动力电池处在发展的关键时期,企业应多放眼未来,多思考下一代电池相关材料的发展问题。
吉利集团新业务战略规划部部长/总监刘景林则表示,现有的新能源汽车产品距离用户“期望”还有较大空间,需要聚焦用户需求进行技术突破,其中,续航里程、电池安全、充电性能和购车成本等问题仍是用户主要关注的问题。
“过去十年,新能源汽车行业有80%多是倚靠零部件企业、电池企业的发展在支撑。未来十年,主机厂也该发力来领导行业的发展了。”对于未来,他认为,相比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发展会更快。而在电动化、共享化、智能化、网联化的推动下,汽车产业正在发生变革与升级,未来出行产业也将引来新的发展机遇。
“新常态下的经济发展要靠制造业,汽车产业又是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拉动汽车产业就要转型升级,新能源汽车是一条路径。”长安汽车新能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周安健表示,《中国制造2025》提出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作为重点发展领域就是一大佐证。
针对2020年补贴取消这一行业焦点,周安健表示,“国家减少的只是补贴,但会从其它途径上促进车企向新能源汽车转型。我们认为这是双刃剑,新能源汽车与传统车的竞争将更被动,但补贴取消同时也是‘大浪淘沙’,会把投机者、低能力低技术者淘汰出局,这样看又是有利于新能源产业的持续发展的。”
他强调,长安的发展战略和策略都不是围绕补贴来做,而是为了实现产业转型升级以及整个节能减排目标来进行的。
如何破局?专家、企业直面产业发展问题
当前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面临许多严峻挑战,比如投资——产能扩张与市场需求的矛盾,高成本与企业效益的矛盾等。清华大学汽车研究所所长陈全世教授直言,“有一部分企业面临资金链断裂、生产停滞、债台高筑,甚至破产清算的境地。”他认为,企业首先应舒缓财务问题压力,未来的发展则要注重技术提升,只有掌握了自主核心技术,开发出在市场有竞争力的产品,企业才能生存、发展壮大。
他最后总结表示,应围绕价值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配置资源链,完善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体系,推进技术、管理、体制和模式等创新。“新能源汽车产业会由目前的政府主导逐渐过渡到‘市场主导、政府引导’的市场经济轨道。”
“电动汽车今后的发展,最核心的问题是电池,其中最备受关注的是高能量密度电池。”中南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教授唐有根说。
根据《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到2020年,动力电池单体比能量要达到300Wh/kg以上。唐有根认为,300Wh/kg的目标基本上是可以实现的,“不少企业在试水,已经有了少量的量产。”但他强调,在实现电池高能量密度的同时,兼顾安全性是必须的。
他表示,实现安全保障主要通过材料、电芯模块、系统的多元结合来实现。特别是要从热管理角度考虑,建立热控制系统模型等。另外也要思考,如何在正、负极材料,隔膜等材料上利用新技术,从而提高电池稳定性。
今年以来,新能源汽车安全事故陡增,热管理技术成为行业探讨的关键之一。北京工业大学节能减排研究所所长赵耀华教授在会上分享了其在动力锂电池包热管理技术方面的思考。
他表示,新能源汽车动力锂电池包的热管理技术是必备技术,也是决定电池包的核心竞争力的要素,因为它决定了电池包的寿命和商业价值。“高温低温对电池的影响,大家比较清楚,但对于电池的均匀性,有不少人还是认识不足。很遗憾目前国内的有效热管理还是较为缺乏。”
他介绍称,其团队研发的一款材料,无论是通过水冷还是风冷,都可以使电池包内的电芯温差小于3℃,模拟局部预热情况下15分钟内温度不会上升,可以有效预防或有效延迟失控现象。
重庆力宏精细化工有限公司应用工程师夏银凤则分享了羚甲基纤维素纳的生产工艺、特性及其在电池中的应用。
据悉,以聚偏氟乙烯(PVDF)作为锂电池的粘结剂,不仅价格昂贵,在应用过程中还需要使用易爆、对环境不友好的有机溶剂。而水溶性的粘结剂羧甲基纤维素钠(CMC)可替代PVDF用于电极材料,可避免如NMP等有机溶剂的使用,降低成本,减少环境污染;同时,生产工艺对环境湿度没有要求,还可提高电池的容量,延长循环寿命。
夏银凤介绍道,羚甲基纤维素纳具备溶解性、耐酸性、耐盐性,这些特性也使得其在电池领域得到较好的应用。“国内外把CMC用作正、负极材料的连接剂,应用效果不错。”
北京欧波同光学技术有限公司第三方检测应用工程师张瑞心发表了题为《动力电池行业显微分析技术最新进展及后期发展方向》的演讲。
她结合发动机的例子表示,材料微观结构的改变导致最后的合成材料的性能大大不同。“中国要从大国转成强国,到底和强国差在哪里?我们就欠缺了显微分析表征方面的研究。”
据悉,欧波同正在推动微结构表征技术,在电池方面推出了三部分的表征:电池材料、电池极片,以及电池组装之后原位观察其性能变化的无损分析。
中环公司执行董事高见则分享了一个小故事,表达了他对新能源汽车路线的认可,这大概也是许多企业心中的想法。
“我们去年11月份在欧洲考察逛博物馆,见到一台奔驰车,陪同的工程师突然停下来说‘不好,这台车漏机油!’但这是一百年前的奔驰车呀,而且竟然还可以上路。我当时在想,运来一个技术或一个品牌有可能让一个国家强大,而国内要想在汽车技术上实现突破或弯道超车,真的很难,所以新能源汽车是一种很不错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