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电网讯:截止到去年年底,国内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已超过160万辆,占全球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的50%,而今年过百万的销量应该也不成问题。与此同时,新能源汽车的安全问题也日益突出,特别是起火事件受到了广泛关注。
10月31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质量发展局有关负责人答记者问时表示,据掌握的舆情信息显示,2018年已发生新能源汽车起火事件40余起。市场监管总局已组织缺陷产品管理中心启动新能源汽车缺陷调查10起,会同相关部门开展火灾事故现场调查5次,督促相关生产企业实施召回5次。
其中,召回涉及5个企业24个车型的3.56万缺陷车辆,缺陷原因多为电控和机械故障。但市场监管总局并没有披露涉及召回的5家企业是谁,也没有给出具体召回的车型和缺陷原因。
市场监管总局表示,鉴于车辆火灾事故可能与电器线路、燃料电池、机械干涉和外部火源等因素相关,且部分证据会在燃烧过程中消失或发生变化,因此缺陷调查非常困难,原因分析异常复杂。不过市场监管总局将继续针对新能源汽车火灾事故开展专项调查,开展信息共享机制研究,进一步提升缺陷判定技术和能力,加强召回监管。
电池安全是木桶的最短板
2018年国内发生新能源汽车起火事件40余起,不同于燃油车起火主要有油路老化及电短路造成,纯电动汽车起火很大原因是搭载的动力电池引发,电池产品测试经验不足、充电安全管理技术水平低下等是主要原因。
可以说,电池已经成为新能源汽车的安全底线,在追求高续航前提下如何保证动力电池系统安全性已变的至关重要。
业内专家表示,同往年相比今年电动汽车起火事件频繁的原因在于,部分企业为了尽快拿到补贴开始降低生产标准。同时,很多企业并没有建立内部的电池安全测试标准和电池安全测试能力,导致生产出来的电池质量不过关,最终引发车辆安全事故。
了解电动汽车电池系统工作原理的人都知道,动力电池的基本构成单体是电芯,电芯成组最终组成Pack包,在工作过程中电池组内会产生大量的热量,这些热量如果不能及时散出去,不仅会影响到动力电池的寿命,严重情况下还会出现热失控现象,从而引发车辆起火等事故。
简单的说,造成热失控主要有外因和内因,外因主要是汽车发生被动碰撞时,受到外力作用锂电池发生变形导致电池隔膜被撕裂发生短路,最终引发起火。内因主要由于电控系统和散热设计缺陷导致的电池过充,局部热量过高等也会导致电池最终短路起火。
实际上,电池热失控的预防需要从基础到系统整体考虑,涉及材料热稳定性、电池生命周期热安全、BMS热管理等方方面面,对于电池企业和车企而言,都提出了一定的技术挑战。
电池行业正在加速洗牌淘汰
火爆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对动力电池是把双刃剑,一方面给予动力电池企业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另一方面又对动力电池进行无情的压榨,要求动力电池能量密度不断提高,续航里程不断提升,价格却要不断下跌。伴随补贴逐年大幅退坡,整车厂也开始将部分成本压力转嫁给动力电池企业。
查看动力电池企业今年Q3业绩不难发现,不少市场份额较少的电池企业正陷入困境,沃特玛、猛狮科技、融捷股份等在内的电池企业均出现大幅度亏损。
另一面,截至今年9月我国动力电池产业产量排名前十企业的占比达到91.4%,市场进一步向优势龙头企业聚集,其中宁德时代、比亚迪等领军企业业绩增幅明显。
数据显示,中国动力电池配套企业已从2015年约150家降到了2017年100家左右,三分之一的企业被淘汰出局。未来被淘汰的企业还会更多,特别是中小型低水平的动力电池企业正面临被迅速淘汰的压力。
电动汽车年检制度会是一剂良药?
交代完当前新能源汽车安全和动力电池行业背景,如何提升新能源汽车特别是电池系统的安全已成全产业链下一步的工作重点,其中不乏推出电动汽车强制年检制度的呼声。
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欧阳明高曾指出,目前国内电动车年检制度缺失亟待建立。他认为动车年检制度缺失导致诸多电动车安全隐患的防控不利。没有电动车年检制度是个很大问题,如出现充电继电器粘连、密封性失效,或动力电池超出了质保期,电池存在膨胀破裂风险,如果消费者仍然在不知情的情况下继续使用,将为电动车的使用安全带来很多隐患。
由于新能源汽车还没有强制检验,很多检验指标和方法都参照传统燃油车标准,对于新能源汽车有些问题和隐患很难发现。而早在2015年,业内就曾有专家呼吁我国应建立新能源汽车强制年检制度和搭建检验平台。
理论上讲动力电池研发阶段检测应包括绝缘、电压、针刺、防水、防尘等测试。但例如针刺类测试显然不宜应用到年检项目。与传统燃油车不同,在检查项目上动力电池检测存在一定的难度,这也是业界目前对年检制度的具体内容仍没有形成共识的主要原因。
此外,强制年检是否会提升消费者用车成本,是否涉及到检测费用,费用如何计算等都是需要考虑的问题,处理不当在用户层面会形成一定的误区和抵触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