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刚刚过去一半,相信各大公司与部门也开始了上半年的工作总结与盘点。
关键词一:“骗补”
2016年1月21日,财政部、科技部、工信部和发改委四部委办公厅联合发布了《关于开展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核查工作的通知》表示将对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实施情况及财政资金使用管理情况进行专项核查。随后四部委迅速抽调人员,组成了一支调查小组,划定重点区域,调查重点地区的新能源汽车骗补情况。
直到4月,核查工作并未结束,反而悄然升级,核查行动改为国务院牵头。,新能源汽车补贴调查逐渐演变为一次“国家行动”。
因为部分企业的不良行为,受到伤害的却是整个新能源汽车产业。时隔160天,关于骗补的核查结果仍然没有出台,由此引发的一系列产业震动逐渐凸显。
关键词二:目录、目录、目录(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毫不夸张的说,今年上半年,包括动力电池企业在内的新能源汽车产业人士为“目录”二字伤心又伤神。
4月9日工信部装备工业司发布通知,要求已经在《汽车动力蓄电池行业规范条件》目录的企业重新提交新国标检测报告。
4月下旬又传出消息,中机车辆技术服务中心将2016年发布的1-3批新能源汽车推广目录发回全部重审,第4批的车型也退回重审。对于未采用符合规定电池的车型,将不能销售并申请补贴。
对中国新能源汽车相关企业来说,被相关政策拦在各种目录之外无疑被扼住了咽喉。
5月和6月是一些企业最难熬的一段时间,对车企来说,采用的电池暂时没有进入目录,将面临车型不能销售和换电池的风险。动力电池企业也为申报第四批动力蓄电池目录操碎了心。接下来,没有进入第四批的电池企业还将继续奋战。
不过,业界普遍的心态还算乐观,认为这是国家对动力电池和新能源汽车在技术和产品标准方面提高了要求,是对大部分有技术和实力企业的保护。
关键词三:“补贴退坡”
部分新能源车企骗补事件被曝光后,1月23日,财政部部长楼继伟公开表态,将调整新能源汽车的补贴制度。其中明确表示将提高补贴门槛,并且补贴将逐步退坡。
随之,国家及各地方政府已经出台的补贴政策也暂缓执行,截至目前,国家关于纯电动客车的补贴调整细则并未出台。根据部分地方政府发布的政策来看,不少地区的新能源汽车补贴明显下降。例如,江苏省对纯电动乘用车最高补贴2万,6-8米纯电动客车最高补贴仅5万。10-12米纯电动客车最高补贴15万。
受政策不明的影响,纯电动客车企业观望情绪浓厚,市场受到抑制。2016年一季度,国内纯电动客车市场累计生产6265辆,同比增长84%,环比去年四季度下降89%;混合动力客车市场累计产量由去年同期的2279辆下滑至1754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