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锂电网(li-b.cn),锂电产业链服务全平台!
2025年05月21日   星期三    |  广告单价 |  锂电资讯
首页 > 资讯 > 新闻 > 湖南瑞翔唐顺国:让锂电池原料从进口变为出口

湖南瑞翔唐顺国:让锂电池原料从进口变为出口

来源: | 作者:admin | 分类:新闻 | 时间:2016-09-23 | 浏览:7066
文章顶部
摘要:瑞翔新材目前有钴酸锂锰酸锂三元材料等系列产品。新产品4.4V正极材料9月就可以批量出口,能生产这种高电压电池材料的企业在国际上是凤毛麟角,国内能出口4.35V正极材料的也只有瑞翔一家。

湖南瑞翔新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唐顺国

十几年前的中国还做不出一块锂电池,这种现在看来稀松平常的物件已经在我们的生活里司空见惯,手机、电脑、电动车……锂电池为我们用的大部分电器提供动力。但是十几年前,中国不仅做不出锂电池,甚至连做电池的材料都没有见过。

2001年,在上海从事金融行业的唐顺国瞄准了锂电池材料这一空白,在长沙经开区投资创立了湖南瑞翔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进军锂电池材料领域。

在空白中摸索

“当时锂电池材料只有日本、美国、比利时几个国家有做。”唐顺国说,锂电池材料分为正极材料负极材料,随着电子产业飞速发展,尤其是电动车的发展,正极材料需求很大,仅国内每年就有千万吨需求,而进口的原料钴酸锂最贵时高达100万元/吨,“市场在那里,只要我们做出合格产品就一定能销出去”。

唐顺国表示,公司一开始是和中南大学研发团队一起摸索锂电池正极材料的制作,但是“教授们只知道理论,配方还要在网上查,产品做出来也不知道怎么检测,加上国外技术封锁,只能不断试验”。

创立之初的瑞翔新材注册资金1000万元,仅二十多人,在租赁的厂房里试验,而每一次试验都需要极高的成本。2002年7月,研发人员们发现了一种用碳酸钴快速制作钴酸锂的方法,产品测试合格,以为终于成功的研发团队开始批量生产并少量进入市场。但是碳酸钴不稳定,第二批产品全部不合格,这一下让瑞翔新材损失了几百万,最初投入的1000万元经过一年的研发也所剩无多,瑞翔新材差点“挺不过去”。经历挫折之后的瑞翔新材及时更换原料和配方,终于在2002年年底研发出了符合国际标准的锂电池正极材料钴酸锂。2003年,瑞翔新材的产品正式进入市场,成为国内第一家能提供优质锂电池材料的厂家,国内同行直到两年后才制作出类似产品,“现在看起来理所当然的事情,在以前就是一个突破”。

打入国际市场

3年的时间里,瑞翔新材成为了国内最优质的锂电池材料供应商。2006年,瑞翔新材又靠产品品质“拿下”了正在中国寻找供应商的美国3M公司,正式开始国际化之路。一年后,瑞翔新材与韩国三星公司牵手成功,成为三星最大的电池材料供应商。“为了与大公司合作,我们投入了近4000万元,对公司的工艺设备、基础设施进行了改造,对一体化的产业链进行了完善,对技术和管理团队进行了引进培养。”唐顺国表示,“我们的产品70%出口,目前是国内锂电池材料品质最好、出口量最大、出货量最大、产品种类最多的厂商。”

也是国际化让瑞翔新材安全度过了2008年的金融危机。金融危机时,钴的价格下挫,让瑞翔损失不小。但是在此之前,瑞翔新材开出千万年薪挖角日本专家。专家到来之后组织了多个项目的技术攻关、大大降低了公司生产成本,更因为自身技术的说服力带来了LG、索尼等大客户,新客户让瑞翔新材在金融危机里得到了新的转机。

现在,国外的三星、索尼、LG、3M,国内的比亚迪等世界最大的锂电池厂家基本都成了瑞翔新材的客户。唐顺国表示,下一步瑞翔新材将重点放在动力电池上,目前三元材料专利方3M公司已授权瑞翔使用其在美国申请的专利技术,瑞翔成为中国正极材料企业唯一获得3M授权的企业,产品可以在全球合法销售。

战略 人才 管理

“技术创新是产品质量的根本”、“不讲质量的员工不是合格的员工”,在瑞翔新材办公楼的楼梯上,每走一步你都可以看到贴在台阶上的口号。这些口号恰恰体现了唐顺国的企业发展理念。

分享到:

合作机构: ofweek锂电网 | 电池在线网 | 亚太电池展 | 巨典展览 | 德泰中研 | 振威展览 | 亚化咨询 | 知行锂电 | 高工锂电 | 深圳市电源技术学会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免责声明 | 人才招聘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锂电网(li-b.cn) | 粤ICP备18158530号


扫码关注微信
获取更多商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