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锂电网(li-b.cn),锂电产业链服务全平台!
2025年04月30日   星期三    |  广告单价 |  锂电资讯
首页 > 资讯 > 新闻 > 施正荣:首富落魄 成也光伏败也光伏

施正荣:首富落魄 成也光伏败也光伏

来源: | 作者:admin | 分类:新闻 | 时间:2016-09-23 | 浏览:4469
文章顶部
摘要:无锡尚德正在上演一部扣人心弦的悬疑大片,而男主角施正荣却被“雪藏”了。 故事要从这个传奇人物、中国前首富施正荣说起:7年前,施正荣将尚德电力推上纽交所,财富飙升至150亿元,一

无锡尚德正在上演一部扣人心弦的悬疑大片,而男主角施正荣却被“雪藏”了。

故事要从这个传奇人物、中国前首富施正荣说起:7年前,施正荣将尚德电力推上纽交所,财富飙升至150亿元,一跃成为“新财富500富人榜”首富。随后,他的财富在2008年飞流直下,2012年下滑至30亿元。2013年3月14日~15日,尚德股价两天暴跌38%,市值仅剩1.5亿美元;如今甚至走上了破产的道路。如此急转直下的剧情反转跟一个行业密切相关——光伏产业,而施正荣正是这个行业的“教父”级人物。

“拯救”与“被拯救”

今年3月决定着尚德的生死。4日晚,尚德电力宣布,原独立董事SusanWang(王珊)已被任命为董事会主席,施正荣的董事长地位被取代。翌日,施正荣发表声明称,遭董事会非法废除职务,将采取一切必要措施以保护公司。

“跌宕起伏”似乎不足以描述施正荣经历的人生大戏,他似乎在两个角色中徘徊——“拯救”与“被拯救”。

1963年2月10日,施正荣出生在江苏省扬中市一个叫太平村的村庄里,陈家的母亲生了一对双胞胎,家境贫寒,恐难养活。于是,双胞胎中的弟弟就被送给了施家,他就是今天的施正荣。施正荣没有让养父母失望,研究生毕业后,被公派到澳大利亚留学。在这里他师从“世界太阳能之父”、2002年诺贝尔环境奖得主马丁·格林教授,1991年以多晶硅薄膜太阳电池技术获博士学位。

2000年,带着技术和在澳大利亚2年的薪水40万美元,施正荣回国准备创业。

他在中国内地转了七八个城市,每次见到一个城市主管负责人,他都会介绍自己的项目,说:“给我800万美元,我给你做一个世界第一大企业。”但谁都不敢接,从来没听说过太阳能这种产业,大部分人将他当成骗子。

但无锡市政府慧眼识珠,看好施正荣的项目。于是在政府的主导下,尚德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正式成立,作为大股东,施正荣本人占25%的股份。

乘着光伏产业发展的东风,2005年,尚德电力成功问鼎纽交所,施正荣身家达到了23.13亿美元——远超福布斯2005年中国首富荣智健的16.4亿美元与胡润百富榜首富黄光裕的140亿元人民币。

4年时间,施正荣从一个备受质疑的创业者变身为媒体热捧的“有钱人”,一时间风光无两。在“施正荣效应”和无锡政绩的诱惑下,众多城市加入到轰轰烈烈的太阳能运动中。

在这场掘金运动中,最突出的表现就是上游原料多晶硅价格疯涨。2007年底,多晶硅黑市价格创下每公斤400美元的天价。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多晶硅价格已骤降至20美元每公斤左右。

当硅处于价格高位时,施正荣与国外供应商签订了近70亿元的多晶硅供货合同。这为如今尚德超过80%的负债率埋下了隐患。

在一个狂飙突进的行业,施正荣是开拓者,也是行业萎缩时需要“被拯救”的“先驱”。

尚德内忧

从外因看,光伏行业瞬息万变的发展让人难以捉摸,但更重要的是内因:尚德的执行力差和文化冲突。

这与施正荣的人才观有关,他更偏爱那些“简历光鲜、有着跨国公司背景、海外生活经验的高管”。施正荣不惜高薪聘请这些有外资背景的高管“空降”尚德,并且要求只要有外国人在场就只能说英文。

对外部职业经理人的偏爱,让尚德的老人感到不满,这导致尚德过去几年的人才流失非常严重。“现在国内许多光伏企业,上市的没上市的,几乎都有尚德的人。”一位内部人士坦言。

施正荣在公司中还营造了一种非常开放的氛围,甚至在他主持高管会议时,也经常吵得一塌糊涂。施正荣的“温和”让员工找不到主心骨,在思想上,他也没有成为尚德员工可以依赖的“灵魂人物”。也有人质疑,正是施正荣决策的随意性导致公司多次出现战略失误。

不管怎么说,尚德的结局还未揭晓。

分享到:

合作机构: ofweek锂电网 | 电池在线网 | 亚太电池展 | 巨典展览 | 德泰中研 | 振威展览 | 亚化咨询 | 知行锂电 | 高工锂电 | 深圳市电源技术学会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免责声明 | 人才招聘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锂电网(li-b.cn) | 粤ICP备18158530号


扫码关注微信
获取更多商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