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于中国而言,汞减排的严峻性不容小觑。
根据2013年1月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等机构联合编制的《汞污染防治技术政策》,数据显示,目前中国总的汞消费量大概在1000吨左右,约占世界总量的50%,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生产国和消费国。汞作为工业活动无意产生的副产品,在环境中的排放量同样也很多。2007年数据表明,不包括排放到水和土壤中的汞,仅在大气中,排放量约为643吨。
以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含汞制品为例,程玉兰研究员为我们提供了一组直观的数据:2008年,我国约生产260万只水银血压计和10.7亿只温度计,用汞量近200吨;生产了48亿只荧光灯,用汞约78.2吨;我国还生产了约390亿只电池,用汞约140吨。在大量用汞之后,回收处理却不尽如人意,破碎的灯管、体温计、用过的电池未经处理随生活垃圾一块随意扔弃,专业从事回收的企业却由于无人供货处于“吃不饱”阶段。
同时在排放方面,中国作为汞生产、使用和排放大国,几乎包括UNEP《汞排放定量定性估算工具包》中所有的11大类59小类排放源。
据2007年国合会承担的《中国汞管理专题政策研究项目》的内容显示,燃煤锅炉、燃煤发电厂以及有色金属冶炼占了中国主要行业大气汞排放量的一半以上,其占比分别为33%、19%以及18%。水泥生产、氯碱制造、垃圾焚烧等行业在生产和工作过程中也都会向环境排放大量的汞污染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