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签订产学研合作协议,到样车下线,中间只有短短35天。10月11日,3款全新电动客车已停在成都客车股份有限公司的厂房里(右图),此时离新一轮新能源汽车补贴出炉尚不足一月,令企业在本土市场中抢先占据竞争优势。
研发一款传统客车,一般至少需要3个月至半年时间。此次实现“快产出”,成客如何做到的?
速度,首先源于深厚的技术积累。
3款电动客车由东方电气、成都客车、西南交大联合研发,分别负责电驱动总成设计制造、整车设计制造、底盘及工业造型技术支持等。“新车型实质上是成熟技术的一次整合。”成都客车总经理王林博士介绍,三方在各自领域技术积淀深厚:做客车,成都客车已有61年历史,产品线涵盖5-18米百余个品种,10年前即启动了新能源客车的研发工作;东方电气已是世界主流的电动车电控等核心部件供应商;西南交大在汽车技术理论研究方面积淀深厚。
速度,还源于产学研的无缝对接。
三方以“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精诚合作、协同奋进”为宗旨,全面提升电动客车的品质。技术成熟,但组合成全新电动客车仍旧难度不小。就车体而言,就面临车体轻量化、重新设置电池仓等技术难点。如何解决?王林表示:“三方主要领导牵头,分别组成最强的技术团队,实现‘无边界’的合作,依托先进的计算机仿真分析优化技术、采用全承载车身结构、选用超高强度合金钢材料、着力于电驱系统-电池系统-整车系统的整合优化,这就确保了新车研发的品质和进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