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锂电网(li-b.cn),锂电产业链服务全平台!
2025年05月04日   星期天    |  广告单价 |  锂电资讯
首页 > 资讯 > 新闻 > 同质化严重 可穿戴设备普及市场还需时日

同质化严重 可穿戴设备普及市场还需时日

来源: | 作者:admin | 分类:新闻 | 时间:2016-09-23 | 浏览:4094
文章顶部
摘要:在国内外厂商扎堆研发可穿戴产品的同时,创意不足、同质化竞争等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目前还没有一款可穿戴产品能真正撬动大众市场。

同质化严重 可穿戴设备普及市场还需时日

自2013年以来,可穿戴设备就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苹果、谷歌、三星等全球知名IT厂商纷纷宣布可穿戴设备发展计划。而在刚刚过去的CES 2014上,可穿戴设备更是成为一大亮点,智能手表、智能眼镜、智能腕带纷纷登场。

然而,在国内外厂商扎堆研发可穿戴产品的同时,创意不足、同质化竞争等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目前还没有一款可穿戴产品能真正撬动大众市场。

智能穿戴前景广

“可穿戴技术将成为下一个十年的大机会。”被称作“互联网女皇”的美国KPCB风投公司分析师玛丽•米克尔在《2013互联网趋势报告》中指出,“预计未来几十年内,可穿戴设备及新的设备类型将成为新的增长点,并且引发一场个人数据的革命。”

相比于手机,可穿戴设备更贴近用户的身体,可以感知用户的身体信息,从而将“用户”与“云端”相连,进行信息的计算与反馈。业内人士认为, 可穿戴设备的出现将推动整个行业的创新和变革,甚至将来可能取代智能手机,成为未来技术发展的主流。

可穿戴技术巨大的发展前景吸引了众多国内外厂商,英特尔、索尼、三星、LG等纷纷扎堆于这个领域。 英特尔推出了专门针对可穿戴等智能设备的芯片方案Edison,索尼发布了可以记录生活的智能手环SMART BAND,LG也发布了Lifeband Touch智能手环,三星电子则发布了更新版本的Galaxy Gear产品。

我国厂商在可穿戴设备领域也崭露头角。早在去年6月份,果壳电子就发布了国内首款智能手表,掀开国产智能手表上市的序幕。随后,TCL与百度联合开发了Boom Band智能手环,中兴也发布了其首款智能手表Blue Watch。

据悉, 2013年全球智能手表出货量为500万台,至2016年将增至8000万台规模,而今年全球市场范围内的可穿戴设备创造出的价值将达15亿美元以上。业内人士预测,2014年或将是可穿戴设备商业模式的发展元年,越来越多的资本会涌入这一软硬件领域。

创意不足同质化

目前,各大厂商新推出的可穿戴产品基本上处于同质化竞争阶段,缺乏独特的创意。智能手表等产品虽然在续航时间、屏幕显示以及外观设计等方面得以提升,但基本上还没有突破“智能手机伴侣”的产品定位。

据了解,在今年CES上主办方推出了“手腕革命”新展区,共有10多家智能手表和智能手环厂商在此展示自己的产品。以智能手环为例,索尼Core手环的功能是记录睡眠时间、跑步距离、走路距离以及听过的音乐和看过的视频;雷蛇Nabu手环的功能是记录睡眠时间、跑步距离、走路距离以及显示来电、短信、邮件信息;LG的Lifeband Touch手环的功能是记录行走距离和显示来电、短信、邮件信息等。

对比之后我们不难发现,这些手环一方面是作为手机功能的延伸,另一方面是记录运动健身的数据,功能趋向单一化,还缺少足够的应用软件来支撑。

据果壳电子首席营销官李涛介绍,现在三星、索尼两家厂商的智能手表的应用软件数量不到100个。在硬件同质化竞争严重,而应用软件又缺乏新意的情况下,可穿戴设备往往只是在外形上有所变化,并没有给用户带来真正有吸引力的创新成果。与发展渐趋成熟的智能手机相比,目前可穿戴技术显然还不具备颠覆性的力量。

“智能手表不能照搬手机的应用,两者应有明确的分工。通过功能应用的丰富,给世界一个使用智能手表的理由,是智能手表普及的重要一步。”李涛说。

大众普及需时日

尽管有着巨大的市场前景,但是,当前可穿戴设备的市场表现并不让人满意。

据悉,截至2013年年底果壳智能手表的订单量约为30万块,而三星Galaxy Gear自去年9月份推出以来在两个月的时间里只售出了80万件,这与智能手机上千万台乃至上亿台的出货量相比显然不在一个数量级。

同时,市场研究公司Wakefield Research在去年11月份进行的一项调查发现,91%的消费者都很看好可穿戴设备,但有61%的人表示他们不打算购买。

叫好不叫座的局面反映了可穿戴设备的发展还不够成熟。产品创新力度不够强、性价比不高、设计不够时尚、电池续航能力差等问题仍是可穿戴设备大规模普及化的障碍。

“可穿戴设备是未来一个发展方向,但未来五年内可能还无法成为一个大产业。”微软全球资深副总裁张亚勤日前指出,“现有可穿戴设备的设计仍然偏技术理念,未来加入更多时尚元素,才能更好地变成大众化产品。”

奋达科技董事总经理汪泽其认为,可穿戴电子的发展方向是智能化,通过海量的数据处理,用计算机来替代人工、替代医生做大部分的判断的工作。但这不是靠一家公司能做得出来的,要上下游的软硬件商、云端服务等一系列公司的协调配合,这可能需要1到5年的时间。

对于很多可穿戴设备来说,2014年更像是试水和尝试的一年。要真正撬动大众消费市场,恐怕还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分享到:

合作机构: ofweek锂电网 | 电池在线网 | 亚太电池展 | 巨典展览 | 德泰中研 | 振威展览 | 亚化咨询 | 知行锂电 | 高工锂电 | 深圳市电源技术学会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免责声明 | 人才招聘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锂电网(li-b.cn) | 粤ICP备18158530号


扫码关注微信
获取更多商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