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梅耶(Christoph Meier)是平治汽车母公司丹拿(Daimler)的声效工程师,大部分时间的工作是致力降低汽车的引擎噪音。但为了平治的电动车新车款,他必须反其道而行之:制造声音。“人们期望汽车发出一些声音,因为我们都是听着内燃引擎的轰鸣声长大的。”梅耶说。
电动车近十年电池容量和续航能力大大提高。但电动车低速行驶时几乎不发出声音,对单车骑士和行人构成潜在威胁。“如果无声电动车撞倒老人或小孩,这个险不值得冒,”伦敦市场调查公司欧睿国际(Euromonitor International)分析员金尼尔(Neil King)说,“行人会不看就走到马路上去。”视障人士的风险最大。他们“可能会直接走到汽车前面,司机根本没有机会及时煞车,”德国视障人士协会的交通专家Gerhard Renzel说。德国2013年注册的295万架新车只有0.2%是电动车。加上人造引擎声或许有助加强安全,保护车厂在电动车上的投资。
梅耶的团队目前已经为丹拿的e-Smart城市电动车开发了一种声效,他们称之为“响亮的呼噜”,使这架两座位小车的音调高于传统汽车引擎。平治电动跑车SLS AMG Coupé Electric Drive配置较粗犷的声效以显示其强劲动力。雷诺(Renault)的Zoe掀背式电动车提供三种声音模式——纯净、华丽和运动模式。日产的Leaf是全球销量最好的电动车,也配有人造声效。
有关电动车事故导致的伤亡,目前未有正式数据,但欧盟很重视潜在危险,已提议立法强制电动车安装发声警告系统。德国汽车业协会的数据显示,联合国的交通事务委员会已讨论一般规则,预期今年将颁布指引。
虽然在低速时加上人造声有助避免事故,但会影响电动车的一项独特优点。“电动车的一大优势是安静,减少城市噪音是个合理的目标。”德国Bergisch Gladbach应用科学大学汽车管理中心负责人Stefan Bratzel说。宝马生产i3掀背式电动车,福士(Volkswagen)出产e-up!电动车,这两间公司均希望尽量减少电动车的噪音,只有在监管部门强制要求时才加上人造声效。Tesla Motors行政总裁Elon Musk 6月表示,电动车应发出“一种令人愉快的声音”以温和提醒行人,而不是所有时间都发出声音。
丹拿Smart的引擎声效在美国和日本市场是标准配备,在欧洲则非必要配备。在德国,加装声效系统必须额外付出180欧元(245美元),汽车原价是23680欧元(32245美元)。丹拿不允许用户自行关闭声效,这一点与雷诺不同,后者的Zoe、Kangoo和Twizy电动车均配备声效。Smart的声效模仿内燃引擎,司机踩油门时声音会变大,加速时音调会提高。平治的多款电动车将加装类似系统,包括今年稍后预计将在美国推出的一款B-Class揭背车的电动版。
对其他车厂来说,难题仍在于寻找合适的声效。“单纯模仿内燃引擎的声音不在我们考虑之列。”福士旗下奥迪品牌的声学主管Ralf Kunkel说,他为本月将在底特律面世的A3E-tron插电式混合动力车设计了声效。“我们曾否决一些电动车声效构想,例如鸟鸣或树叶的沙沙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