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个矿故事,又是一连串的涨停,涉矿即被爆炒,这在资本市场里可谓屡试不爽。但这一次,中科英华所讲述的厚地稀土矿故事,表面上来看却令人非常费解:一个月前,这个矿产的估值只有9.56亿,但一个月后,中科英华却要以16.88亿的高价收购。
更令人费解的是,厚地稀土2012年净利润仅为-171.54万元,但中科英华的实际控制人郑永刚和厚地稀土的实际控制人刘国辉仍做出业绩承诺,厚地稀土2013-2015年对中科英华的净利润贡献不低于6000万元、12000万元和18000万元,否则两者分别按差额的55%及45%进行现金补偿。这究竟是怎样的故事?郑永刚收购厚地稀土的目的何在?
中科英华高价购矿 股价连拉6个涨停
在资本市场从来不缺少故事的中科英华,这一次,因为高价收购厚地稀土矿产而再度成为市场的焦点。
今年3月11日,中科英华发布公告称,公司拟以3.65元/股的价格非公开发行不超过6.5亿股A股,募集资金不超过23.725亿元。其中,不超过16.88亿元用于收购德昌厚地稀土矿业有限公司100%股权,剩余资金用于补充流动资金。
市场对厚地稀土早已不再陌生。早在2011年,因西藏发展的一纸投资公告,这个位于四川省西昌市德昌县境内的大陆槽稀土矿名声大噪。西藏发展也因为收购该矿产26.67%的股权而连续涨停,并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翻番。
如今,这一幕也在中科英华身上重演。消息公布后,中科英华连拉6个涨停,股价一度较3.65元的定增价高出了75%,而参与认购的第一大股东兼实际控制人郑永刚以及其他股东都将获利不菲。
厚地稀土成立于2011年3月25日,其中成都广地持有50%股权;西藏天峰持有23.33%股权;西藏发展持有26.67%股权。刘国辉因控股成都广地而间接控制厚地稀土,而厚地稀土全资拥有的西昌志能实业有限责任公司则是德昌大陆槽稀土矿的实际拥有人。
今年2月,因厚地稀土业绩未达协议的约定,西藏发展彻底“抛弃”厚地稀土,将26.67%股权返还给成都广地。而西藏天峰也将23.33%股权转让给成都广地,由此,中科英华才得以从成都广地手中100%收购厚地稀土。
这里面有一个人值得一提,他是厚地稀土的法定代表人和实际控制人刘国辉。刘国辉对资本运作娴熟,据了解,早在好几年前,刘曾打算将厚地稀土装进一家名为四川智能的稀土公司,远赴美国上市,但最终无疾而终。
事实上,不管是西藏发展还是中科英华,都不是最早向厚地稀土抛出橄榄枝的公司,最早接触该资产的国内上市公司是广晟有色。刘国辉透露,其早前曾与广晟合作,并一度办理了资产托管协议。
彼时,广晟还投入数百万元进行技改,但由于厚地稀土复杂的债权债务关系等方面的原因,广晟有色最终选择放弃。
由此看来,这一次厚地稀土与中科英华的联姻,已经是该矿产的“三嫁”,同样一个矿产,引发了一家又一家上市公司前赴后继,可见市场对稀土资源的追逐。
价高或因储量增加 浮盈已远超业绩承诺
然而,中科英华公布了100%收购厚地稀土的消息后,马上引来了铺天盖地的质疑。为什么西藏发展的一个“弃儿”,到了中科英华手里,却是如此得宠?
一个月多前西藏发展退出时,按西藏发展出售26.67%股权的价格2.549亿元计算,对应的估值是9.56亿元。但在短短一个月的时间里,中科英华则以16.88亿的价格收购,一转手溢价近7个亿,溢价率76%。
对此,中科英华的解释是,厚地稀土的全资子公司西昌志能实业有限责任公司正在进行新增储量的报备工作,并且16.88亿元是最高收购价,但并非最终价格。这意味着,就算中科英华最终的收购价高于9.56亿元,也可能是矿储量增加所致。
网易财经联系了2010年底为厚地稀土做评测的评估师,当时其团队给出的价值为6个多亿,不过该评估师认为,评估的有效期是1年,新的矿价值应根据最新的储量情况,还有价格等方面的因素进行重新评测。
信达证券一位有色金属研究员称,由于中科英华没公布新增储量情况,因此很难对厚地稀土进行估值,但对矿的评估一般采取折现现金流量法,两个不同的评估机构评估出来的结果可能会有很大的出入。
该研究员说,稀土价格从2011年被爆炒后下行,目前虽然有所走稳,但市场的需求并不理想,行业也有产能过剩的风险,“所以如果不考虑增量的情况,收购价肯定是偏高了,这几年我们一直说玩矿、玩矿,很多矿资源就是在炒作,真正能为公司带来长期收益的收购例子很少。但是厚地稀土这个矿应该是具备不错的价值的,所以实际控制人郑永刚才愿意做业绩承诺,并且投入上十亿的真金白银来玩,还是比较大手笔的。”
根据中科英华非公开发行股票预案,厚地稀土2013-2015年对公司的净利润贡献应分别不低于6000万元、12000万元和18000万元,否则,郑永刚承诺按(承诺净利润数与实际盈利之间的差额)*0.55对中科英华以现金进行补偿,成都广地和刘国辉承诺按(承诺净利润数与实际盈利之间的差额)*0.45对中科英华以现金进行补偿。
不过,一位长期跟踪中科英华并熟悉郑永刚资本运作路径的分析师向网易财经表示,这样的承诺对郑永刚的影响并不大,虽然厚地稀土去年的经营数据并不理想,但这样的账做出来并不难,“就算今年业绩低于6000万,郑永刚无非就是补一下差额,这点钱对他来说不算什么,并且郑永刚定增前持有中科英华的7.45%的股权,股价大涨的获利已超出这些利润承诺。”
郑永刚这次将斥资5.84亿元认购1.6亿股,发行完成后,郑永刚将持有公司13.65%的股份,仍为第一大股东。而单就本次认购的1.6亿股而言,目前浮盈已超过4亿元。
“就我所知,郑永刚不是纯粹资本炒作,他确实看好这个项目。虽然收购利好确实导致了中科英华大涨,并且若今后发布矿储量大幅增加的消息,股价还可能会继续上涨,但对郑永刚来说,这只是其新能源汽车领域的一个棋子。”上述分析师说。
这位分析师称,由于国家对稀土开采的限制,能做稀土矿的背景都比较深厚,郑永刚做到了,这对其布局新能源非常有利,预计郑永刚将会继续依托中科英华及杉杉股份两个上市平台,继续进行其他类似的收购。
布局上游 郑永刚的新能源棋子
公开资料显示,郑永刚除了是中科英华的大股东外,目前还是另一家上市公司杉杉股份的实际控制人,他是杉杉集团的控股股东,而杉杉集团持有杉杉股份32%的股份。
目前,杉杉股份是全球综合规模最大、种类最齐的锂离子电池材料专业供应商之一。锂电池材料也已取代了该公司最初起家的纺织服装,成为第一大主营业务。由此可见,郑永刚早已开始布局新能源项目。
而在近几年,郑永刚控制的中科英华也在新能源项目上开始发力,2010年7月,中科英华与清华大学宣布联合成立“电动汽车研究院”,利用清华大学在电动汽车技术领域的技术、信息与人才优势,挺进新能源电动汽车领域。
公司在2010年也将重点发展方向调整为锂电池铜箔与新材料,做技术研究出身的王为钢开始担任董事长,郑永刚则退居幕后。据当时中科英华的内部人士透露,公司那时就已做好了将来随时进入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准备。
而因为稀土在永磁材料中的独特优势,稀土成为混合动力车和电动车所采用的电机和电池的关键原料,在新能源汽车制造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性。
上述分析师表示,作为新能源汽车中游的锂电池材料,现在杉杉股份已经做得不错,而郑永刚的杉杉控股参股力合股份,主要也是看中力合的锂电池与石墨稀资源,“现在郑永刚还需要上游的资源,所以收购了厚地稀土,这样,新能源的全产业链就更加清晰了。”
该分析师认为,杉杉股份的锂电池材料也好,中科英华即将收购的的厚地稀土也罢,都是郑永刚新能源项目的一步棋,目的是瞄准未来市场空间巨大的新能源汽车等领域。
从杉杉西服到锂电池,再到现在收购稀土矿进军上游,加上园区、贸易等业务,郑永刚的版图越扩越大,但其野心似乎还不止于此,在实业之外,郑永刚还进行了大量的金融投资,其参股宁波银行、徽商银行、华创证券,还通过多家私募基金和创投公司进行着期货、股权投资、风险投资等业务。
按照郑永刚自己早前的说法,他不懂专业,但他懂两件事,一件事是决策,一件事是用人。郑永刚利用这个方法,尝试了多种多元化的可能,并且在多个领域均取得了不错的业绩。
一位熟悉郑永刚的人士表示,郑永刚具备超强的超前意识和决策能力,他要做的是中国式商社,涉及服装、新能源、金融、投资等行业,通过金融来反哺实业,以打造超大型的综合集团。
锂电池产业链企业推广,锂电网(li-b.cn)欢迎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