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为一个新品牌,观致汽车的国际化团队需要拿出切实有效、接地气的营销举措。但从目前来看,观致汽车的推广策略在市场上的“能见度”依然较低。
叫好不叫座 观致深陷营销泥潭
备受业界关注的“新军”观致汽车,再度被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
年初,一则关于“观致3自2013年11月21日广州车展期间正式上市至2014年2月9日,其终端上牌量仅为32辆”的消息,引起了媒体的广泛关注。针对这一情况,近日观致汽车在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对于上述在销量、渠道以及网络拓展出现的问题予以了否认,但依旧不愿透露更为详细的信息。
实际上,自2007年观致汽车成立伊始,业界对于其发展模式就褒贬不一。此番,在经历了6年筹备之后,观致3车型正式进入“真枪实弹”的市场搏杀阶段,而其市场表现无疑也将成为验证其发展模式的“试金石”。在销量的背后,业界更关注的是观致汽车“整合资源”模式的发展前景。
风口浪尖
2014年,观致的销量太少、产能不足、渠道拓展慢等问题开始呈现。
2014年伊始,业界就传出关于观致3轿车终端上牌数仅为32辆的消息。按照一般的情况,一款车型的实际终端销量应当略高于上牌量,但从2013年11月21日上市到2014年2月9日的80天中,观致3车型仅32辆的上牌量,显然让业界大跌眼镜。
“众所周知,观致3是在2013年底正式上市,至2013年12月31日才有第一位车主实现交车,中间还经历传统的春节,严格算起来,观致3在市场上的销售时间还不足一个月。”观致汽车公关部相关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辩解”道。
而这也是观致汽车对于外界关于其销量数据的首次回应。实际上,此间媒体对观致汽车对于其销量数据的秘而不宣也颇有微词,毕竟对于车企而言,销量是其发展状态及业绩的最直观体现。不过,尽管本报记者再三追问,但观致汽车仍未透露具体的销量数据,仅表示,目前观致汽车“上牌量不止这个数”,具体销量数据要等到3月份日内瓦车展上才能正式公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