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索尼和松下曾是公众知晓度及美誉度最高的电子产品企业,人们称之为“技术的索尼”、“销售的松下”。这种称谓也是对两家企业各自的核心特征的概括。“技术的索尼”曾在日本国内掀起持续的“索尼神话”:日本国内多家知名电子产品企业同期推出某类产品的新款时,索尼不必陷入价格战,仍将成为消费者的首选,如果索尼产品打9折、8折,就很可能引起疯抢。这是因为,从消费者的角度看,购买和使用索尼产品也会带来个人或公司形象等方面的溢价。
“索尼神话”到今天已经不复存在,无论在日本国内还是国外,更具代表性、品牌形象的日本企业换成了丰田和优衣库。发生这种转变的原因是什么?日本纪实文学作家、记者立石泰则见证过“索尼神话”的兴衰,因为长期追踪日本电子产业发展,长期关注索尼公司的动向。他所著的《死于技术:索尼衰亡启示》一书,就试图对上述问题作出解答。
从小作坊到全球巨头的第一动力
二战后,日本许多行业企业都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战后美国主导建构起贸易全球化体系,市场需求旺盛;朝鲜战争后,美国着力扶持日本工业重建,以遏制苏联和中国在太平洋西岸发挥影响力;美国二战期间的军事科技成果和管理体系被大量投放到民用生产领域,且着力向包括日本在内的盟国输出。这些为日本经济复苏和崛起,培植涌现出一大批优秀企业创造了条件。
索尼在二战结束后创立,最早仅仅是小作坊规格。这家公司早期的产品研发,实质上仍属于山寨式模仿,在后来则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选择自主创新、自主品牌,而非延续模仿之路,不仅让索尼丢掉了原先赖以生存的大公司外包订单,更是受到日本、美国等多家行业领军企业的压制和排挤。所幸索尼的创业团队扛住了压力,延续企业一贯的成长竞争逻辑,成功完成跃升。这个成长竞争逻辑,就是立石泰则所概括的“技术的索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