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专业的实验室工程师眼中,劣质移动电源和其采用的电芯是怎样的呢?本期我们邀请了来自摩尔实验室的电池专家李冬为大家进行专业的讲解。
笔者:我们都知道不少山寨或者劣质的移动电源都采用了劣质的电芯来降低成本,那么劣质电芯到底有些什么特征呢?
李冬:劣质的电芯产品大都没有任何喷码,从外观上无法识别出电芯的容量、生产批次、以及品牌,因此,即使在实际使用中出现了问题也无法追溯到电芯制造商。甚至,有些山寨移动电源还采用了二手电芯,来源五花八门,质量更没有保障。
在性能方面,劣质电芯的电性能很差,主要表现为实际容量基本上都与标称容量(一般是指从移动电源容量来推算的单个电芯容量)不符,有些甚至远低于标称容量。另外,它的循环性能也很差,消费者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就会感觉到移动电源的容量急剧下降、使用时间急剧减少。举个例子,某些用劣质移动电芯生产的移动电源,几个月后容量甚至可以衰减40%以上。
再者,劣质电芯的环境适应性比较差,很多劣质电芯在常规环境可正常使用,但一旦遇到恶劣环境,比如高温、低温、高海拔等,就达不到正常的容量,有些甚至还不能正常放电了。同时,劣质电芯的安全性能也很差,多次充放电后劣质电芯经常会发生鼓胀、变形、发热等现象,有些甚至会发生爆炸、起火等安全事故(网上劣质18650电芯爆炸伤人的案例也不少)。
笔者:经过李工程师的讲解,我们现在对劣质电芯的特征比较清楚了,那么从生产的环节来看,是什么因素导致电芯劣质的呢?
李冬:电芯的正负极、隔膜等原料的质量会直接影响电芯的安全性以及容量。不少电池厂商为追逐利益而盲目地压低电芯的制造成本,采用一些劣质原料,这些劣质的材料本身的安全性能就很低,无疑为电芯日后使用中的安全埋下了隐患。下面举几个方面的例子。
首先是生产环境,锂电芯的制造现场环境要求十分严格,制造环境的粉尘、温度、湿度等都必须有严格的控制,如空气中的粉尘进入到电解液或隔膜中的话,就有可能在日后刺破电芯隔膜导致内部短路,大量的热能在电池内部释放,极易导致电池燃烧或爆炸。若厂家制造过程中没有对制造现场环境进行严格控制,也易导致电芯的安全性能下降。
其次,劣质电芯制造设备的一致性差也是重要原因。优质的电芯大都是采用全自动或半自动化设备所生产的,而有些厂商为了降低设备成本,采用手工代替自动化设备的“土”方法,手工制造使电芯的一致性差异很大,不能保证所有电芯都符合设计要求,造成电芯性能降低、甚至是安全隐患。实际上,相信大家也对那种粗陋的生产环境和设备记忆深刻吧。
再次,厂商以次充好谋取暴利。很多电芯厂家制造的每批电芯都会分为ABCD等很多类别,一般A类电芯是属于合格品,BCD类属于有瑕疵的产品,有些厂商为眼前利益而把有瑕疵的 BCD类的电芯销售给市场监管薄弱的地区,不可避免的造成电芯质量不过关。所以现在你看很多移动电源打广告宣称自己采用A级电芯,可见电芯等级也是对移动电源质量影响很大的。
笔者:那么,在电池检验方面,国内的标准和规范是怎样一个情况呢?
李冬:实际上,目前的锂电池检验技术已经非常成熟,锂电池安全标准中都有各种模拟在实际应用中合理的和可预见的滥用条件测试,如高温、挤压、过充电等。山寨电芯自身安全性能差,一般很难通过锂电池相关标准的检验,所以大部分电芯根本没有通过相关锂电池标准的安全检验,无法提供合格的检验报告。但是,很多国家和地区(比如我国)并没有将锂电池产品纳入强制检验要求,导致许多不法厂商采用这种劣质的电芯来制造电池,为消费者带来了很大的安全隐患。我们也希望这方面国内能够尽快地有强制性标准出台,这对规范市场和保障消费者的利益都是很有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