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9年以来,以广大农村和城镇市场需求为导向,充分利用当地现有产业基础优势,通过企业自主发展和地方政府规范引导相结合,以德州为代表的山东省微型电动汽车产业如雨后春笋般地发展起来,也逐渐探索出了一条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新模式。
然而,由于受到行业进入管制的限制,山东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也充满不确定性,严重影响到资本投资、技术进步和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的建立。为此,新能源汽车国际创新联盟发起人之一、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刘刚教授曾多次建议,国家相关部门应借鉴其他国家的先进经验,对微型电动汽车制定和实施分类管理办法,支持微型电动汽车产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微型电动汽车产业异军突起
中国山东网记者注意到,2012年7月9日正式出台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5—2020)》明确提出,到2015年实现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累计产量力争达到50万量的目标。但由于市场和技术路径的不确定性,产业发展远没有达到规划预期。
据国家汽车行业协会的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9月底,国内新能源汽车销售量仅为6982辆,其中纯电动车3009辆,混合动力车3973辆。
与“高大上”的高端电动汽车市场的低迷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山东省通过市场拉动、政策支持、行业引导、协调创新,使得微型电动汽车产业异军突起,成为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主力军。
根据山东省汽车行业协会对22家联盟内企业的不完全统计,2010年产销各类低速电动车19221辆,2011年68203辆,2012年86709辆,2013年1—5月50214辆。以德州富路集团为代表的部分企业依靠自身努力在欧美市场开拓出一片新天地,2010年以来已累计向法国、德国、意大利、西班牙、英国、美国等20多个国家出口低速电动车近3万辆。
中国山东网记者采访获悉,近年来,山东低速电动车生产企业投资规模不断扩大。其中,德州富路集团投资10亿元的10万辆低速电动车项目、山东时风集团一期投资10亿元的20万辆低速电动车项目、山东唐骏欧铃投资15亿元的20万辆低速电动车项目陆续建成投产。同时,整车带动了关键零部件发展,潍坊威能公司投资6亿元的7亿安时锂动力电池项目、韩国LS产电、北京利维能公司等一批电驱动系统关键零部件等企业纷纷看好山东市场,相继来山东投资建厂,初步形成合作研发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