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各类企业纷纷拥抱互联网的当下,企业开始用互联网思维来改造甚至重塑生产经营链条,其中,小米公司的营销方式成为一些企业效仿的对象。那么,何为“小米式营销”?其是否具有普适性?
小米公司董事长雷军前不久的一段话或许可以作为“小米式营销”的官方注解:“互联网思维就是用互联网方式低成本地聚集大量的人,让他们来参与,相信群众,依赖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小米式营销”有五步
小米公司是怎么“低成本地聚集大量的人”的?大致可以概括为粉丝经济加上饥饿营销。粉丝经济在小米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小米已经形成了庞大的粉丝群体,几乎到达了一呼百应的效果。而饥饿营销历来是小米的看家法宝,指定时间开售,指定时间内售罄。让粉丝尖叫的同时,也给粉丝们带来了阵痛。
具体来说,“小米式营销”的第一步是由创始人从身边亲友、同事开始发展粉丝,通过论坛、社区等建立粉丝团体。初始圈子的情况,决定着粉丝团体未来的质量和数量。
接下来,针对铁杆粉丝,将产品进行小规模内测,并根据内测用户的反馈意见对产品进行完善。内测用户也会对产品进行口碑传播。
第三步,进行大规模量产和预售,同时,利用社交网络进行社会化营销,让用户产生该商品火爆且“稀缺”的感觉。
第四步相对于传统企业来说是个新生事物,就是企业用产品将成千上万的消费者联系在一起。对于小米公司来说,其通过小米手机内置的MIUI系统将众多粉丝联系在一起,小米公司也得以了解其粉丝群体的消费行为,甚至是衣食住行,这些信息汇集在一起会成为“大数据”,背后的商业价值很高。
最后,还可以进行扩展,既包括软件方面的扩展,也包括硬件上的扩展。例如,用户可以在系统内购买相应的APP(应用软件),企业也可以横向开发其它类型的硬件产品,供粉丝关注和购买。
本质上属于注意力经济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赫伯特·西蒙在对经济发展趋势进行预测时指出:“随着信息的发展,有价值的不是信息,而是注意力。”这种观点被信息技术业和管理界描述为“注意力经济”。
所谓“小米式营销”,是一种电子商务,在本质上亦可归于注意力经济的范畴。
注意力经济向传统的经济规律发起挑战,认为经济的自然规律在网络时代会产生变异,传统经济的主导稀缺资源是土地、矿产、机械化设备、高科技工厂等物质因素,而网络经济时代信息过剩,注意力最为稀缺。
只有大众对某种产品注意了(在“小米式营销”里,对产品产生注意的大众,大致等于粉丝),才有可能购买这种产品,成为消费者。
受益于网民增长的“人口红利”
现在的问题是,互联网(包括移动互联网)能在多大程度上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